社論--少子化下的國民義務教育

 |2020.09.05
3210觀看次
字級

新竹縣內彎國小今年新生零入學,創該校八十年來首次無新生紀錄,目前也只有三十多位學生在校上課,平均一個年級不到七位;新竹縣有五間小學只有兩位新生;花蓮早在前年就有零入學紀錄,今年也有兩間小學確定零入學,三間小學只有一人入學。

相對這些偏鄉小學面臨新生不足的窘境,桃園在這個學年卻增加三十五班,其中更有一所小學達九十九班,人數高達二千八百人;但同是桃園的復興區光華小學,人數只有十九人,和近三千位學生數的學校相比之下,實天壤之別。

台灣少子化下呈現出的雙峰教育愈來愈明顯,都市明星學校學生數愈來愈多,偏鄉地區學生數卻愈來愈少。都市化學校教育資源愈來愈豐富,教師人數增多,行政人力也跟著增加,家長給的資源也愈來愈豐碩,電腦資訊教育、雙語師資、多元課程、社團活動,幾乎學生要什麼就有什麼。偏鄉學校學生人數少,老師跟著少,零入學馬上就有一位老師被轉介出去,剩下的教師則要兼負更多行政業務,教育資源也相對減少,根本就無法跟都會學校比照雙語教學,連專任英語課程師資都找不到,其它的社團更不用奢求,而家長自己工作和生活都難以負擔,怎麼還有可能去資助學校。

這個站在起跑點就不公平的國民義務教育,對這些偏鄉學生而言實屬不公。目前一些縣市不以廢校或併校來處理偏鄉學校學生數過少或零入學現象,固然是考慮到社區發展和家長需求,但對受教育的學生,如何提供和都市學校一樣的學習效果,應進一步考量。

小班教學原本可以提供學生更好的教育環境,可是當一班只有兩、三位學生,一校不到二十位學生,則已非小班教學本意,而是相對教育學習環境的弱勢。除非這些偏鄉學校可以擁有跟都市明星學校同樣的教學資源,可以有一樣的多元課程設計,有同樣多社團可以參與選擇,有雙語外聘師資入班教學,否則一班只有一、兩位學生上課,並無法讓他們享有更優勢教學環境,只會顯現更虛無空洞的教育內容而已。

台灣少子化問題早已浮現,但各縣市教育部門和學校還是以拖待變,今年零入學沒關係,只要明年沒有零入學,學校依舊存在,這樣年復一年,教師能請調就請調,校長任期到了就走人,家長有能力把學生遷走的就遷走,只有那些最弱勢的家長和學生留在這個偏鄉小校。

在偏鄉出生就讀不是原罪,更不應該接受不公平教育資源的成長環境,當各縣市無意以廢校或併校來處理此問題時,教育部應給予這些偏鄉學校更多教育資源,不能只用教師數或編列相對教育經費就覺得這些學生的平均教育預算超過其它學校,而是要以課程內容、社團活動和其它教學資源來比較學生學習環境是否和都市學校一致。

雖說國教是各縣市所管轄,但國民義務教育不應該因少子化而有雙峰教育現象,更不應該有都市和偏鄉之別,讓同樣出生在台灣的孩子接受不一樣的教育資源。讓所有接受國民教育學生都站在同樣的起跑點,這是國家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