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窟一斤
「老北」就是我爸,他有個夢,一個文人的夢。
媽媽是英文系畢業,老北是化工系畢業,注定了我從小就過著「文科屬媽媽管轄,數理是爸爸負責」的家庭教育。
印象中,我們最喜歡拿爸爸的台灣「狗以」(國語)式的英文開玩笑。例如「我要出門了」,在老爸口中變成「我要吃門了」;vocabulary,老爸念起來變成「芋粿批破練」(台語:芋粿滾來滾去)。某次玩成語接龍,上句「河東獅吼」,下一位輪到老北,大家都很期待,畢竟「吼」字開頭的成語很少。沒想到,老北老神在在地神回:「吼、吼……吼冒三丈!」頓時笑翻眾人,只有他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頻頻問我們:「哪裡不對?不對嗎?」
不過,我從小就發現理科老爸其實有個文人的夢想。
爸爸擅長的是數學,卻很喜歡幫我看作文,他最常躺在書桌旁那張雙層床上要我念作文給他聽。此外,媽媽身為學校老師,幾個月總會輪到一周導護工作,要在學校附近的路口守護學生上下學。這工作雖不難,但需要很早就到十字路口去站崗,而老北總是自告奮勇替媽媽執勤。有幾次,我看到老北神氣地站在路口,30幾年前南部家長都很熱情,看到老師都會禮貌地對他說:「老蘇(師)好!」老北含笑點頭致意,看得出內心相當歡喜。
後來老北退休了,退休生活滿檔,安排了豐富的義工活動,而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去圖書館(他都跟我說去做館長)。畢竟是有夢的老北,他去圖書館可沒打瞌睡,都在認真看書報(就像我們國小課本裡面描述的爸爸形象)。累積了較多閱讀經驗後,老北也開始試著投稿一些雜誌上的短文。
我沒問過老北總共投稿幾次,總之,他第一次投稿成功時,送了他10本雜誌。老爸欣喜之餘,寄了兩本給在台北工作的我(這樣才能給很多朋友看),去美國看哥哥的時候也帶了一本,還有幾本分送給親朋好友;媽媽悄悄告訴我,還有一本擺在鄉下阿公阿嬤家裡的神明桌上,讓祖先也拜讀一下。
總之,秉持著「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老北一直持續投稿。雖然文科的媽媽會跟我吐槽,他的文章都需要「老木」她幫忙批改,而且修改過後幾乎「體無完膚」,但老北對於投稿仍樂此不疲。
看到老北這麼炙熱又上進的文人魂,也感染了身為女兒的我;我想要讓老北的開心加倍,在他自己投稿成功的時候,還有在女兒追隨他投稿成功的時候。老北有個夢,我想要和他一起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