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 走讀月眉池

文/張廷鋐 |2020.08.13
2409觀看次
字級
月眉池為護龍前方的風水池,也兼具灌溉與防火功能。圖/張廷鋐
十三條護龍的古厝,名為「團圓堂」,日前因為枋橋頭迎媽祖而聚集人龍。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寅時的一場大雨讓暑氣稍減,只是還沒有逃離前一夜的高亢情緒,徹夜未眠;卯時一到趁著雨勢暫歇,索性騎乘單車向外走踏,沿著屋外的十五庄圳追著依稀穿透雲層的太陽光,進行一場壯遊。

一路上雨的味道還有些濃郁,空氣格外清新。遇上一對老夫婦,一個開啟著抽水機、一個在秧苗間挲草,夫唱婦隨的愜意生活背後似乎蘊藏著農村勞動力老化的危機。遇上一個戴斗笠的農人正為番石榴套上白色果套,看著種植數百棵的番石榴樹,日後收成歡愉的背後隱約可以嗅出農村勞動力的短缺。一路上已然不見雨的痕跡,高掛東南方的豔陽有些毒辣,只得到便利商店歇息,坐在落地窗前的座位,一邊吃著媽媽的愛心飯糰,一邊暢飲著運動飲料,凝視南來北往的人車出神。猛然向右一瞥,看見一座半月形的池塘,其後方是一片合院式的古樸建築。

這座坐落於彰化八卦台地西麓的合院式建築名喚「團圓堂」,主人為劉姓子弟並於堂前設有一座半月型池塘,稱「月眉池劉宅團圓堂」。走近池畔,可見照牆上安奉有天公香爐一座,明顯與典型的閩南式文化不同;踏入堂前的稻程,抬頭仰望,只見屋簷瓦當裝飾特殊,另有石獅型態的厭勝物安置於屋頂的中軸線上。

走進團圓堂,可見三界公爐懸吊在大廳的梁柱下,更有別於常見的福老(即福建人)習俗。於護龍之間來回穿梭,想要仔細品味這傳統建築的獨特美感,只是已然分不清楚東西南北。

沿著護龍之間行走,細數左右對稱的傳統民居,共有十三條長型建物;走到護龍尾,一位老婆婆口中喃喃有詞,虔誠準備敬品祭祀七娘媽,趁著老婆婆祭祀的空檔,以還算流利的閩南話與她寒暄幾句,才明白境內祭祀七娘媽不必準備七娘媽亭,而是準備七娘媽的金紙與麻油雞酒……言談中得知老婆婆的子女多在外地工作,唯有逢年過節才返回社頭過年,蘭月(指七月)初七這個屬於孩童的大日子,深怕小孫子受到驚嚇,只得在古厝遙祭七娘媽,希冀小孫子能平安長大。

月眉池曾經是在地居民重要的灌溉水源,用以澆灌附近的看天田;面水背山、聚財藏氣的風水寶地─

土虱穴曾孕育出清朝的歲貢生;劉姓人家人丁旺盛,曾有數百人共居於團圓堂而建造十三條護龍,並有四百多戶房間以利人居。

如今的月眉池除了成為重要的消防水源,也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觀光景點。土虱穴依舊,只是曾經為官的劉家,僅能從建築物翹起的燕尾與門第前的旗桿回味昔日風光。

饒富歷史意義的護龍建築因少有人居而日漸斑駁,在地方人士的提報之下,月眉池劉宅團圓堂被彰化縣政府認定為「彰化縣歷史建築」,讓濁水溪沖積扇上難得的福老客聚落得以妥善保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