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肌肉土石流 50歲是黃金起點

陳玲芳 |2020.08.13
529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肌少症」不只是老年失能的凶手,也恐導致失智、憂鬱、生活品質全面下降,更增加死亡風險。近期一項針對新加坡長者的營養研究SHIELD study,顯示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半數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問題,即便營養正常,仍然面臨肌肉不足、甚至肌少症風險。專家表示,預防肌少症,一定要趁早,不是老了才做;建議五十歲以上族群,應積極採取行動,嚴防肌肉土石流。

研究團隊針對一千二百位新加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使用「MUST指標」評估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下降與進食狀況研究,第一階段臨床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在營養狀況正常情況下,每五位長者仍有一位,正面臨潛在肌少症或肌肉量不足的風險。換言之,約有兩成長者,可能正面臨肌少症風險而不自知。

營養補充 蛋白質要吃足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國人「肌少症」盛行率已高達一成,相當於三十萬人罹患肌少症,八十歲以上男性可能高達三成。肌少症的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除了失能之外,也恐導致失智、憂鬱、生活品質全面下降,更增加死亡風險。

彭莉甯說,一般人邁入中年,多半擔心腹圍超標、代謝症候群或是慢性病等,然而對於靜悄悄流失中的「肌肉」卻渾然不覺。肌肉量將影響晚年是否能正常走路,她建議五十歲以上族群,積極採取行動,嚴防肌肉土石流。

一旦肌肉嚴重流失,除了行動能力,也會影響代謝、心血管健康、產生胰島素阻抗等。她強調,「規律運動」與「均衡營養」,是減緩肌肉流失兩大法則。「五十歲是防堵肌肉流失的最佳黃金期」,建議利用此「黃金起點」,開始透過飲食及運動,做好個人健康管理。飲食上,蛋白質補充為重點,必要時可諮詢專家建議補充營養品;運動可從簡單的阻力訓練開始,如彈力帶、步行時加舉啞鈴、在游泳池中行走等。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營養師徐景宜表示,想要維持一定肌肉量,「吃」和「動」是兩大重點,但可不能亂吃,且動也要有技巧,才不會愈吃愈胖、愈動愈沒力。

睡眠足夠 助生長素分泌

如注意飲食順序,最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補充幫助肌肉生長相關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澱粉最後吃,可穩定血糖、不易出現飢餓感,不至於因飢餓而額外攝取、增加熱量。除了蛋白質分量吃足夠,各類營養素一起補充效果更好;而足夠睡眠,亦有助於分泌生長激素,刺激身體多製造肌肉,也可維護骨質健康,減少骨鬆風險。

徐景宜說,由於運動本身會造成肌肉損傷,算是壓力來源之一,所以當運動強度超過身體負荷時,不但會偷走體內調節壓力與情緒所需的荷爾蒙原料蛋白質,也會讓受損組織無法修復,故應把握兩個運動原則。一是「伸展、紓壓運動優先」,這些平衡身體修復系統的運動,有助於抵抗各式壓力對於身體的傷害;二是「重訓、肌肉訓練完,補充吃蛋白質」,運動後半小時內建議補充一至二份豆類等蛋白質,有助於肌肉修復、生長,也可減輕運動帶給身體的壓力。

肌肉流失 6 前兆

①爬幾層台階就感覺喘

②平地行走有困難

③扭瓶蓋或擰毛巾覺得吃力

④沒有調整飲食或運動,體重卻下降

⑤常提不起精神、想睡覺

⑥提菜籃或重物感到吃力

資料來源/北榮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