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芬從母親身上,學到尊重孩子性向與選擇。
圖/記者邱榆蕙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今年榮獲師鐸獎的校長陳玉芬,在永和國中服務二十七年,雖然家庭資源匱乏,母親未受過教育,卻在她高中報到首日叮嚀,「妳能讀多少書就是妳的嫁妝」,十六年後,她才明白這句話的用意,並將父母教導的責任、尊重與倫理觀念,傳遞給下一代孩子。
「當老師時,我爸告訴我別打小孩,因為那是其他父母的寶貝;在我當校長之後,每次颱風警報一發布,我的父親就會在清晨五、六時打來,只是要我到校看建築物、大樹有沒有倒塌。」陳玉芬描述父母的言行,是如何影響她。
交通阻塞
差點不能當老師
「我差一點不能當老師!」陳玉芬笑說,一九九三年,她錄取台北縣教師甄選第二名,她叔叔開車載她去撕榜單那天,因為一台拖板車轉彎不順,阻塞交通一個多小時,他們卡在新莊輔仁大學前,眼看時間只剩半小時,叔叔對她說,「妳下車,一直往前跑!」。當時穿著洋裝和高跟鞋的陳玉芬,開始在路上狂奔,邊跑邊哭,唯恐自己用功讀書的成果落空,她跑過一個巷子後,攔截一名機車女騎士,那名女騎士雖然有些驚嚇,還是讓她跳上車,當陳玉芬到校時,正巧接在第一名撕榜單之後,驚險過關成為老師。
出生宜蘭偏鄉的陳玉芬表示,她家裡靠務農照顧四個小孩,經濟壓力很大,因此到她八歲之前,由奶奶照顧,父母則每天翻越山嶺,到台北那頭掙錢,即便回宜蘭之後,父親做農之餘,仍要開計程車補貼家計,母親也得兼打零工。
她考上蘭陽女中那年,陳玉芬說,「我當時聽不懂媽媽的話,直到嫁人那天,我媽對丈夫說,『我們給她的嫁妝,都在她身上了,她有很好的工作和學歷。』」
「我的母親雖然沒讀書,卻很有智慧」陳玉芬提到,她讀國中時,進游泳校隊,母親每天清晨四時半叫她起床,陳玉芬都得在天未亮、沒路燈的情況下,騎半小時單車到泳池,游到七時,再騎二十分鐘到校上課,這樣持續兩年的期間,她母親從來沒要她退出校隊。
陳玉芬從母親身上,學到尊重孩子性向與選擇,因此二○一二年,她以校長身分,回到永和國中,問老師們,「拿掉升學率後,永和國中還剩什麼?」
因為她總是看到孩子們,在學習現場的畏懼與叛逃,她清楚教室留不住他們,但是又希望在校園的保護下,讓孩子平安長大,因此開設多元高關懷課程,從學習樂器、跆拳道、模擬飛行及繪本創作等技能,不放棄每一位孩子。
師生善念
增社區運動風氣
七年前,陳玉芬也與董氏基金會合作「運動倍增」計畫,讓每一位學生或老師,只要跑操場一圈,就讓企業捐一塊錢到基金會,讓學生的善念助長運動風氣。
開家長會時,一名家長公開說,「校長,我覺得這個活動很好,能不能把家長的里程數也算進去?」。陳玉芬說,校內有三千個孩子,來自三千個家庭,她沒想過學校運動計畫,竟可能改變整個社區運動習慣。
後來,因為「運動倍增」成果顯著,教育部體育署辦理全國「跑步大撲滿」計畫,向永和國中借鏡;之後,陳玉芬為了提升孩子英文閱讀能力,也一舉投入六百多萬,建構國中少見的全英文圖書館,讓全新北市國中參考其英文書單。陳玉芬表示,「這麼多年來,想要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的心願,我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