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民眾都靠著喝冷飲、吃冰品降溫。
圖/資料照片
【本報新北訊】國內氣溫屢屢飆破三十八度,不少民眾都靠著喝冷飲、吃冰品消暑降溫,不過大量飲用冷飲和冰品不僅會出現偏頭痛,還可能造成胃痛、便祕甚至口腔傷害,還要注意是否患有一種「食冰癖」的特殊疾病。
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彭邦中指出,大量喝冰水或冷飲,會因溫度讓腸子表面血管收縮、一般食物營養吸收變差。吃太多冰品則會導致腸道食團變硬,導致消化不良,平時較容易胃痛、便祕者加重病情,且很多民眾愛吃由香蕉水製成的古早味清冰,以及較硬的紅豆冰棒,吃太多牙齒琺瑯質會大量流失,也會有肥胖、血糖變高的不良影響。
彭邦中表示,還有一種食冰癖的特殊疾病,患者對冰有難以抑制,透過食用大量的冰品,身體才會有稍微的消暑滿足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人除了精神疾病患者,也有可能是缺血性貧血導致,若民眾發現自己或親友突然一段時間大量食用冰品,就需即刻就醫。
彭邦中建議,夏天雖然炎熱,但若能少吃冰及冷飲是最好,若真想喝冷飲,也可飲用溫度介於十至二十度間的涼水,不僅有效消暑作用,也對消化系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