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輿
在飲食上有所謂的「食不厭精」,指的是對食物的要求與講究,而在文學上也有所謂「文不厭精」。
現代人生活匆忙,時間寶貴,不只看書讀報只看重點,就是聽人說話,也希望對方能講重點,讓聽者一聽便了,以節省雙方的時間。如何寫重點、講重點,在現代社會就變得不可或缺了。
現代的人對「文不厭精」有如此的需求,而早在北宋就有一人,可以說是「文不厭精」的典範,他就是歐陽脩。
歐陽脩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他追求文字簡練,從一件小事就可得知。他在翰林院時,和幾個同事一起出遊,走著走著,看到一匹脫繮的馬在路上狂奔,竟然踩死一條躺在路上的狗。歐陽脩問他的同事:「要把這件事記下來,該怎麼寫?」一人回答「有犬臥通衢,逸馬蹄而死之。」另一人說「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歐陽脩聽完,搖頭說:「若是請你們去編寫史書,恐怕一萬卷也寫不完啊!」兩位同事反問歐陽脩:「那你會怎麼寫呢?」歐陽脩說「逸馬殺犬於道」,短短六個字,已經掌握整起事件的重點,「北宋文壇領袖」的尊號不是浪得虛名,兩位同事也甘拜下風。
現今不管是國中教育會考或是大學學科能力測驗,都有作文這項評比。文章若能寫得簡潔扼要,相信必能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看來「文不厭精」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金科玉律,值得現代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