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功】 超凡與平凡只差在練習?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0.07.05
3506觀看次
字級
想登峰造極,需要的或許不只是練習。圖/取自網路
沒有「刻意練習」,就算每天練4小時也不可能成為莫札特。圖/取自網路
想成為成功的棋手,必須不斷與人對弈、研究棋譜並且練習。圖/取自網路

文/本報綜合報導

1萬小時法則

加拿大暢銷作家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2008年的著作《異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提到「1萬小時法則」(10000-hour rule),認為要讓某項技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人們必須要練習1萬小時,他說:「1萬小時是成就偉大的神奇數字。」

他在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高人一等,而是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一個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必須付出1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周工作5天,那麼成為一個專家至少需要5年。

英國神經學家丹尼爾·萊維坦(DanielLevitin)認為,人類大腦確實需要長時間去理解熟悉一種知識或技能,才能達到大師級的專業。研究統計數據顯示,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等各項專業需要1萬小時才能讓技藝至臻完美。

為什麼是1萬小時?「1萬小時法則」關鍵在於1萬小時是底限,且沒有人可以例外。在多數調查研究中發現,無論是音樂作曲家、籃球運動員、小說作家、鋼琴家或是棋藝選手,沒有只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萬小時,每天至少3小時──無論是誰。也就是說,1萬小時的練習是走向成功必經之路,這是「1萬小時法則」被提出的理論依據。

例行或重複練習還不夠

一般而言,重複練習有助於達到中等水平的專業。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當技藝突飛猛進了,就會發現自己停滯不前,尤其達到高峰階段之後就不易有突破性的提升。因為某項技能在達到中等水平之後,往往不易再進階並且開始維持現狀。

正因如此,多年來日常重複的一些技能,例如烹飪、樂器或是球技等,並不會讓我們達到專業水準,因為沒有在基礎上繼續進階,所以只能維持普通技能。如果想要達到脫穎而出的專業水準,就必須克服自滿的情緒,走出舒適圈。持續提升自我,刻意練習再創造出更好、更高水準的技能,跨越這個界限,自我突破。

獨擅勝場?挑戰「1萬小時法則」

近日有研究再次挑戰「1萬小時法則」,研究發現大多數專家們的練習時數並沒有明顯差異,造成兩者程度不同的因素可能在於天賦、所學技巧以及是否名師指導等因素。美國心理學家馬克納馬拉(Brooke Macnamara)認為「1萬小時法則」過度簡化了一切,因為人類技能在環境和遺傳的複雜因素之下,會有不同的表現。

提出「1萬小時法則」的加拿大暢銷作家葛拉威爾也曾提到,1萬小時只是平均值,如果一個人沒有天賦,不可能登峰造極。根據研究,影響一個人在某項技能登峰造極的關鍵,還包含年齡、經驗與天賦。難道1萬小時努力比不過別人5小時?如果忽略這些因素,再多的努力只是在原地踏步,「刻意練習」才是關鍵所在。

登峰造極關鍵在「刻意練習」

成為專業技能的大師級人物需要多長時間?所謂「才能天賦」是你生下來就有的,還是通過後天學習才獲得的?那些精通某項技能的人與普通人之間有什麼不同?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找尋答案。最近研究發現,這些「精英人才」或是所謂的「專業人士」,其實都存在一些共同點,而這些共同點並不是所謂的1萬小時法則,而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一種專注學習、以目標為導向的訓練,重質量不重量。心理學家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認為,遺傳學作用並沒有想像那麼強大。以莫札特為例,幾乎任何人都會認為他是一位音樂天才,但Ericsson表示:「如果你將莫札特在不同年齡階段演奏的音樂作品與現在同年齡兒童進行比較,將會發現他並沒有那麼出眾。事實上,他的表現相對來說算是普通而已。」

Ericsson指出莫札特並非因為天生的音樂天賦,才達到如此高的音樂造詣,而是他從小就開始漫長又艱苦的練習。依據研究顯示,工作記憶(認知心理學提出的有關大腦中儲存訊息的活動方式)是可以遺傳的,並且兒童所具備的認知能力對於他們成年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無論一個人的遺傳能力有多強,如果沒有後天的努力,或是經年累月的刻意練習,是無法達到極高的專業水準。

5小時準則

企業家兼作家麥克.西蒙斯(Michael Simmons)提出的「5小時準則」是指:每周5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1小時,用這一周5小時的時間進行高度集中學習。正是這種持續不斷、高強度的努力和投入才成就那些高成就的專業人士,才使得他們與一般普通人有所區別。相較於1萬小時法則,5小時準則是否更容易操作?

一個人展現其既有的技能會讓人感到滿足和成就,但這不會增強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刻意練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訓練,刻意練習具有一定的結構性、必須預先計畫、且具有一定的策略性。

刻意練習意味著不能只是盲目、漫不經心的練習,必須做到高度投入。如果不是明確又堅定地想要提升某項技能,很可能就會保持原地不動。換言之,如果已經取得某項成就,接下來要做的就不只是保持這項成就這麼簡單──否則「不進則退」。

「刻意練習」走向成功之道

《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世界上所有天才都是經過刻意練習之後的結果。任何人只要經過刻意練習,都可以成為某一個領域中的天才。有人會問:「我已經有10年以上打籃球的經驗,為什麼無法變成職業球員?」根據1萬小時法則,只要持續練習1萬小時,便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專家。但大部份人都不是專家,原因何在?

1萬小時法則並不能保證所有人成為專家,想成為專家需要進一步「刻意練習」。 學習任何一種技能,都應該以有目的的練習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從初級向上晉升。什麼是有目的的練習?有四個原則: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要專注在目標之上;要超越自己的局限,突破舒適圈;從每一次練習獲得反饋,了解哪裡做得好或不好。

有目的的練習還不足以達到大師級的層次,刻意練習還有兩個條件,一是所進行的活動必定是已經發展成熟的項目;二是練習需要有一位專業教練指導。另外,刻意練習的四大要點是:找出這個專業的大師典範;分析成為專家的原因,了解其思考模式;訂出明確的目標;投入時間做有效訓練。

刻意練習的特點在於訓練思考模式,即所謂的「心理表徵」,專家和一般人有不同的心理表徵,兩者對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想法及行動。刻意練習就是要訓練大腦在思考時具有大師般的思考模式。

如果以為只要練習1萬小時即可獲得成功,那就錯了;或者以為懂得刻意練習便能成功,那也錯了。應用刻意練習的學習原則之後,仍然需要不斷練習,改善技巧,才能超凡入聖,邁向大師的層級。因此,無論什麼學習法則,都必須專注於刻意練習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