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眼】誰決定歷史人物雕像的命運?

 |2020.06.28
1507觀看次
字級
反種族主義示威風潮席捲全球。圖/美聯社
愛德華·科斯頓的雕像被反種族主義抗議者推入布里斯托爾的港口。圖/美聯社
憤怒的群眾聚集在李將軍雕像紀念碑下抗議。圖/美聯社
雕像被寫上「奴隸和殖民主義奸商之子」的塗鴉。圖/美聯社

文/本報綜合報導

歷史之眼

歷史人物雕像的樹立通常為表達敬仰和紀念,雕像是時代產物、歷史片段的呈現。當社會文明不斷演進,過去的人事物可能被重新檢視、質疑或改寫,歷史人物雕像會因為不同意識型態而遭到推翻移除。這些人物雕塑,或者以歷史人物命名的建築、名人故居的去留,取捨標準究竟在哪裡?

今年5月間,美國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裔嫌疑人死亡,引發群眾抗議示威,進而聲討種族歧視、迫害,清算歷史恩怨的聲勢高漲,英美各地出現推倒與奴隸制度相關歷史人物雕像的行動。

世界各地都有這類種族糾結的問題,那些年代久遠的雕像、紀念碑、建築物等,都是為了紀念或禮讚某位歷史名人,而那些歷史人物在今天卻被認為有道德汙點。這問題從北半球到南半球都無法倖免。

當前的時勢所趨是一種「滑坡效應」。如果歷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雕像都要被清除,只要他們的過去以現今的觀點來看是不合理的,世界各地就會出現許多被清空的雕像底座。或許今天是慷慨捐贈的善行,明天有可能名譽掃地,對此情景當代那些慈善家情何以堪?

歷史人物雕像去留的思惟

貝利奧爾學院巴特博士說,有些罪行或者應該受譴責的不當行為,確實嚴重到必須對那個人的整體道德價值重新評估。如果是這種情況,當然就不應該把他們當作楷模,為他們塑像紀念。不過,大部分人既不是徹頭徹尾的妖魔鬼怪,也不是完美無瑕的天使。

因此,解決之道需要一條折衷的思路,以此定位其存廢取捨,決定哪些建築物需要重新命名,哪些雕像可以清除,哪些可以保留。巴特博士認為,在這件事上沒有萬能的方程式,想尋求一把開百鎖的鑰匙將會釀成大錯。他說,意識型態上的變數太大,必須對具體個案進行具體分析。

如何取捨?該從哪些方面考量?可以從一個歷史的角度評估,這位人物其觀點或行為在他們生存的那個時代是否為典範,是否具有時代特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對他們或許就不必求全苛責。

另一個角度是從其不當行為的程度,與他們的成就相比,以兩者間的功過做評判。此外,還可以從哲學「效果論」(consequentialist)的角度考量幾個要點。例如:路人對這座雕像的觀感如何?此人相關的歷史在今天是否仍可引起共鳴。以一個中世紀戰功輝煌的武士而言,即便其生前征戰討伐無比血腥殘忍,其雕像在現代看來或許只是古蹟,人們似乎不容易感同身受。

反種族主義風潮席捲全球

美國非裔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球反種族歧視浪潮,抗議民眾為爭取平權,反對層面愈來愈廣,從檢討歷史到拆除象徵種族歧視和殖民時代的雕像。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雕像在全美各地遭到破壞,有被拉下來推到湖裡,有的被斬首。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斯呼籲,華府11座南方邦聯將領雕像要拆除。就連曾經殖民多國的英國,也引發拆雕像潮,許多民眾要求拆除與奴隸制度有關的雕像。

拆除雕像基本上是以反種族主義信念而發起的運動,像非裔美國人的民權運動、反種族隔離示威都屬這類例子。由於歷史上許多暴力衝突與迫害來自於種族主義,以人種的偏見、歧視來合理化族群差異的極端意識型態,因此種族主義常帶有負面意義。

近日全球反種族歧視示威引發雕像、紀念碑拆除潮,有些民眾認為這些行為太超過會讓抗議目的失焦,也是對歷史文物古蹟的破壞。因此,抗議民眾在檢討過去的黑歷史或拆除雕像的同時,也要學習和歷史共存,以此為借鏡,避免悲劇重演。

示威抗議群眾瞄準的雕像

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

今年6月,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一座哥倫布(Christoper Columbus)雕像被反種族歧視抗議者推倒移走。當反種族主義示威者將17世紀奴隸販運者的雕像拉倒丟進港口時,正是反種族歧視訊息的開始。

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的船被認為曾經將8萬名男女老幼從非洲運到美洲,他的家鄉因得益於巨額財富,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引以為榮。政府對拉倒雕像的行為予以譴責,但是示威者卻說,這不是真相,他是一個奴隸貿易者和殺人犯。這一抗議聲潮在全球各地興起,凸顯各個城市的殖民地和奴隸制度的歷史,那些人物都將被放大檢視。

羅伯特·E·李(Robert E Lee)

美國維吉尼亞州將移除一座美利堅聯盟國軍隊(南軍)將領羅伯特·E·李(Robert E. Lee)的雕像,它是在佛洛伊德事件引發抗議期間遭破壞。羅伯特·E·李是1861至1865年美國內戰期間代表南部各州支持奴隸制的聯盟國軍當中一名指揮官。這座立於1890年的12噸紀念碑,在宣布將被拆除的決定時,州長拉爾夫·諾森(Ralph Northam)表示,我們不該再宣講錯誤的歷史。

「雕像已經在那裡很長時間,但是,它過去是錯的,現在也是錯的,所以我們要將它拆除。」很多美國人將羅伯特·E·李視為是國家奴隸制歷史和種族壓迫史的象徵。也有一些人認為內戰時期聯盟國軍人物雕像應該保留,理由是它們是美國歷史和南方文化的標記。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

在倫敦,一座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雕像被塗鴉破壞,人們聲稱他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丘吉爾領導英國在二次大戰中取得勝利,因而備受愛戴。在英國,他被形容是「一個啟發世人的政治家、作家、演講家和領導者」,並在2002年BBC的一次民調中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

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他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部分原因就是他在種族問題上的觀點。查德·托耶(Richard Toye)說,毫無疑問的,丘吉爾就是種族主義者,他曾明確地肯定白人是優越的。丘吉爾的外孫尼古拉斯·索梅斯爵士(Sir Nicholas Soames)曾說過他的外祖父是「愛德華時代的孩子,說的是那時代的語言」。如果邱吉爾的某些政見和觀點放在今天,將可能導致他被逐出政壇,禁止任何公職。那些觀念令人鄙夷嗎?確實,但與他的成就和功勳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