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反送中事件及今年港版國安法,影響了香港的經濟表現和國際金融地位。日前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二○二○國際金融都市排名」(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GFCI)資料指出,香港從前次的第三名滑落至今年的第六名,出現明顯的衰退。
在這個以城市為對象的調查裡,台北的退步更令人咋舌。據GFCI的調查排名,今年台北的名次是七十五名,已幾乎落入這項排名的後百分之二十五,較前一次調查三十四名,大幅滑落了四十一個名次。如此糟糕的表現,何可奢言取代香港。
GFCI排名每半年發布一次,二○一六年九月,台北排名第二十一,其後即一路下滑:二○一七年是二十六名及二十七名;二○一八年是三十名及三十二名;二○一九年的兩次調都是三十四名,及至今年的第一次調查竟然降為第七十五名。不但落後四小龍的其他三小龍香港、新加坡和南韓的首爾之外,也大幅輸給大陸的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泰國的曼谷等。
這項調查主要是根據經商環境、金融體系、基礎建設、人力資本、城市聲譽五大面向。除了就各城市的相關經濟數據進行統計,還加上網路問卷,綜合專業金融人士意見等。其中,台北在金融體系與人力資本相關評比的表現,比較不理想。
在金融體系部分,台灣的金融管理過於保守,金融主管單位的思惟和措施多以防弊、防洗錢為主,致使金融創新不足,仍以傳統的金融服務為重心,對我國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相當的阻礙。且台灣人才外流日趨嚴重,已被認為是屬於國安層級的問題;近年來,更頻頻傳出星、港等地積極挖角台灣的金融服務人才,尤其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金融服務的活力往往跟經濟前景產業能量有關,由於台灣對外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和參與的區域經濟組織都沒有太大的進展,對台灣金融服務的發展前景造成侷限,進一步影響了台灣在金融中心各項指標上的表現。
一年來香港資金確實出現大量出走的現象。而台灣卻不是港資外移的目標。從新加坡所公布的數字,二○一九年第二季,香港反送中活動開始後,新加坡外來投資的金額超過八百億元新加坡幣(以下簡稱新幣),創下單季史上最高紀錄,且比起第一季三百多億元新幣整整增加了一倍;比起去年同期,也成長了一倍。
儘管新加坡政府沒有公布資金來自何處,然而短期內資金大量湧入並不尋常,再對照同一時期香港金融帳金額遽減,印證港資確實有外移現象,這一來一往間,外界推斷港資外移新加坡的可能性非常高,畢竟台灣在同一時期的金融帳並沒有出現大量增加的現象。
GFCI的排名分為「全球」(Global)、「國際」(International)和「在地」(Local)三個層級,每個層級內又分成四個等級,香港和新加坡都位於第一個層級「全球」內的第一級「全球領導」(Global Leaders),台北則屬於第二個層級「國際」內的第二級「國際專業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Specialists)。台北與星、港都差了好幾級,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取代的,國人實不宜過度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