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雲林縣歷史建築─口湖文生天主堂

文/張廷鋐 |2020.06.08
4290觀看次
字級
望著荒蕪的口湖天主堂,很難想像往昔的鼎盛時光。 圖/張廷鋐
緊鄰道路的教堂,腹地不大,斑駁的牆壁略顯荒涼。 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台灣天主教可溯源自十七世紀來台開墾的西班牙人,同時更有西班牙籍之道明會的會士渡海來台對原住民宣教,期間歷經許多波折,時而離台、時而又來台,終於清咸豐年間於高雄購置資產,興建天主教在台的第一個宣教據點。

隨後,因為政權的更迭,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但天主教在台的傳教卻未因此而中斷,教廷將台灣自廈門代牧區劃分而出,獨立為台灣監牧區;二次大戰之後迄今,台灣已有台北總教區以及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蓮教區與金馬宗座署理區,綜理台灣的天主教事務。

天主教多由行政區來劃分堂區(註❶),口湖是雲林沿海一個很不起眼的行政區,筆者因為記錄家鄉廟宇的接天香活動常路過,今年剛過小滿即與友人踏入這個風頭水尾之地,不經意地發現位在口湖國中、國小旁邊的聖文生教堂頗有韻味,霎時間陷入了歷史迴廊。

「遣使會」對於身為異教徒的筆者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詞,但遣使會卻不遺餘力地在大中華地區傳教,廿世紀初曾在浙江、北京設立神學院,也前往內蒙古、西藏傳福音,期間更有多位神父為了傳教而殉道;隨著中國政權的更迭,許多遣使會士於民國四○年代轉入台灣,足跡遍布台灣各地,更秉持著法籍會祖聖文生所提及的宗旨:「向窮人傳福音、締造社會關懷」而深入窮鄉僻壤,積極地前往原住民鄉鎮或服務小兒麻痺病症與精神病症患者。

其中,神父羅星塔派駐至雲林縣口湖鄉,起初在下崙租借佈道所,因參與者眾,而於口湖天主堂現址購地建置福傳場域,會務鼎盛時期摩頂放踵,也為雲林偏鄉注入一股信仰活水;稍晚,為了讓偏遠鄉鎮的弱勢學子有較為均衡的受教權益,遣使會士四方奔走募集建校資金,最後由四湖鄉公所提供土地,乃創設文生中學;羅星塔神父隨後調任文生中學,口湖天主堂的神父幾經更迭而調離,使得教友分散至水林、台西、四湖,口湖天主堂逐漸沉浸於荒煙蔓草。

已有半個世紀歷史的口湖天主堂富有巴洛克式建築的特色,因幾個貪玩的學生誤闖而躍上新聞版面,曾在民國九○年代由吳繼釗(註❷)結合口湖鄉公所、口湖國中、口湖國小以及鄰近單位推動社區營造,期冀喚醒在地人的回憶,進而推動老教堂重生。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因口湖天主堂係羅星塔神父獲得法國的博士學位後返台福傳之地,再者,天主堂更是口湖唯一的教堂,營建風格獨特更蘊含口湖的在地特色,可以顯現民國四、五○年代的建材與天主教堂的獨特風格,乃於民國一○二年將「口湖文生天主堂」登錄為歷史建築。

走一趟口湖,可以漫步於口湖的街道領略一份靜謐;走一趟口湖,可於荔月(農曆六月)到訪,藉此知悉清朝六七水災的影響,更可以藉由萬善祠牽水(車+藏)儀式撫慰人心,進而了解人類的渺小;走一趟口湖,深處都市的旅人或許因為當地的生活機能而惱怒,但卻可以藉由歷史建築的探訪,尋幽古今進而認識在地的天主教信仰。

註解:

❶亦稱堂口,是天主教劃分教會管轄地域的稱呼,乃為教會基本的組成單位,教堂為一個堂區的中心,數個堂區則構成一個教區。

❷《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之遺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