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國教授預測,氣候變遷將導致社會在「近期內」崩潰,呼籲人們未雨綢繆,及早為全球性氣候災難做好準備。
英國坎布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Cumbria)永續發展教授班德爾(Jem Bendell)表示,依據許多關於氣候變遷的資料推斷,在比多數人想像中更近的未來,氣候變遷將惡化至無法掌控的程度,帶來饑荒、破壞、人類被迫大批遷移、疾病及戰爭,人類文明有可能因此瓦解,甚至造成族群滅亡。
班德爾提出了「後永續」(post-sustainability)的概念,也就是即使有足夠的經費能處理溫室氣體及適應生態變遷,仍不該認定社會可以就此永續發展。他認為,人們必須進行「深度適應」(Deep Adaptaion),為氣候變遷的最嚴重狀況做準備,具體做法包括人類居住區域從海岸線後撤、關閉工業設施,擬定糧食配給計畫,恢復大自然原始風貌,推廣可自給自足的永續農業等。
英國退休人類學家葛斯林(Jonathan Gosling)也認同這個論點,他呼籲各國政府應推動一系列改革,包括基礎設施、農業及土地使用管理,以管控氣候模式變化的危機。
葛斯林指出,降低極端氣候的直接影響,成本很高;據聯合國的資料,貧窮國家要適應這些變化,每年可能需要投入五千億美元,但這些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勢在必行,否則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都將遭受重創。
由十六位氣候學家共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論文指出,地球可能比人們此前認為的更接近「溫室」狀態,一旦如此,平均氣溫將上升攝氏四到五度,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能力構成嚴峻挑戰。
論文作者之一的哈佛大學教授克拉克(William Clark)對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未來深感憂慮,他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能夠達成,我們已經站在了懸崖邊緣。」
班德爾表示,他提出這些論點,首要目的並非推論氣候變遷何時會動搖社會秩序,而是希望拋磚引玉,讓各界開始討論如何應對,減輕社會崩潰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