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盡其在我的態度生活,看淡生死難關。
圖╱謝文創
文╱竹山
身為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心理諮商師,多家企業行銷及管理顧問的吳若權,這幾年又多了咖啡師、吧檯手的身分,前後考取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CA)共7項認證執照。
已故劇場人李國修的座右銘是:「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吳若權則以自律、嚴謹、慈悲的態度,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他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當初,因為某咖啡品牌邀請他代言,於是他自我要求深入了解咖啡,覺得這才是負責任的代言。他遠赴東南亞、中南美洲咖啡產地朝聖研習。始料未及的爆肝行程,及後續對咖啡的探索學習,竟然成為他靈魂的療癒之旅。
得之不易的因果關係
咖啡產地的淳樸景象,與吳若權童年居住的台中新社很像,他彷彿回到童年成長的山上。5歲那年,父親煮一壺咖啡給他喝,生平第一次接觸到咖啡,那餘溫,多年來一直潛藏在吳若權的生命裡。「原來,所有緣分的種子,都深埋在最初啟程的地方。」
吳若權認為,一杯咖啡,從栽植、開花、結果,到採摘生豆、烘焙、萃取、啜飲,整個過程都是因果關係,是非常綿密的靈性連動,一環扣一環。學習與了解愈多咖啡的知識,他愈覺知,每一杯咖啡都獨特且得來不易,就像每一個生命中的因緣際會,都值得尊重。
無須出差在外時的早晨,吳若權會為母親和自己手沖一杯咖啡。這短短的3到5分鐘,他必須專注凝神,過程彷如禪定境界,是很收心的時間。他說:「不只沖咖啡,做每件事也都如此,需要專注與理解。」他建議每個人試著選一個主題去研究其細節,一定能從中領悟很多事情。
體會五蘊皆空該放下
「其實放下的過程是很美好的。即使我已經很懂咖啡,但當我在外地旅宿時,不論是新加坡還是上海,面對飯店提供的咖啡,面對每一天接觸到的、來到面前的這杯咖啡,都覺得是一個好滋味。不會因為學很多、懂很多,覺得這沒什麼,這不好。」在咖啡裡,吳若權看見農民的辛苦,看見因果,看見輪迴,看見五蘊皆空。他選擇該接受時接受,該放下時放下。
進入幸福熟齡,吳若權很清楚列出自己的生命清單,那清單並不是一次壯遊或是物質生活,而是自己人生的價值觀。「盡量讓你想要的東西,在你日常生活中發生。」吳若權說,若想在人生的大風大浪中有片刻的寧靜,每天最好抽點時間與自己獨處,清理喜怒哀樂等情緒。
基於此,吳若權時刻實踐他的價值觀:不斷放下、學習,重新設定自己,讓每一刻活得「盡其在我」。「以前我會害怕面對死亡,但現在我覺得,此生無憾,隨時寂滅也沒有關係。」吳若權對每件想做的事,都會立即或快快完成,在生活的每個當下盡心實踐,因此才對生、死顯得無比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