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期間曾前往葡萄牙旅行。
圖╱倪安宇提供
文/林果
相較於翻譯書籍可以花時間一一求證,同步口譯講求當下的傳達,有時考驗的不只是語言能力,更需顧及情緒和異文化之間的落差。
某次商務會談,居間傳譯的倪安宇,見雙方僵持不下,深知不能將情緒化的字眼直譯而出,以免義大利人覺得被羞辱翻桌走人。「我當下只告訴義方:對方現在說了一句很重的話,但他只是想藉此表達自己很生氣。」意思傳達了,又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衝突。
口譯工作也讓她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許多夢幻藝術大師,例如擔任波伽利(Andrea Bocelli)、電影配樂大師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來台隨行口譯,讓她一圓粉絲夢。另一方面,她更警惕自己,他們之所以成為令人敬重的大師,是多少背後默默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成就,看著大師們的風範,更要慎重的去對待所做的每一件事。
儘管有過許多令人羨慕的夢幻經驗,但談到印象最深的口譯經驗,卻是某次義大利國會議員來台參訪行程。「雖然我不是外交部官員,但很高興能為外交出一分力,為台義之間種下一顆友好的種子。」
那次,義大利國會議員團一下飛機,連時差都沒倒就直奔中研院、陸委會,拜會蕭新煌教授和當時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從南島文化談到台灣當代史,從兩岸關係談到未來,翻譯難度頗高,但為了讓義國議員透徹了解台灣歷史,倪安宇使出渾身解數,力求深入淺出,主動穿插補充必要的背景解說,義國議員們儘管風塵僕僕,但沒有一個人打瞌睡,聽得津津有味,最後甚至表示:「一個成功的拜會,需要有坦誠的官員,還要有一個優秀的翻譯。」
在興趣和工作之間,倪安宇認為:「人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而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生命不會簡單到由一個考試、一個工作就定論全部,所以每一次面對生命的思考和摸索,都要認真傾聽內心的聲音,逐步建立豁達與從容,久而久之,便可怡然面對生命的各種變化與可能。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做自己』,這不是任性,而是懂得如何和自己相處,所做的事又能對世界有意義,或是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覺得很自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與其考量社會定義的價值觀,不如問自己:做這件事,能否從中得到樂趣和成就感?如能樂在其中,幸福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