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爸爸】陳立群 花甲之年 帶著心願做好事

文/記者李銀、李驚亞、俞菀 |2020.04.19
1603觀看次
字級
在台江縣台盤鄉南莊村家訪途中與學生交流。 圖/新華社
陳立群為台江縣民族中學高三新生作動員講話。 圖/新華社
陳立群(中)與學生一起聽教師公開課。 圖/新華社
陳立群在大課間中引導學生集合參加跑操。 圖/新華社
學校工作繁忙,有時候陳立群把烤紅薯熱一下就是一頓飯。 圖/新華社
在台江縣台盤鄉南莊村學生張志美家進行家訪。 圖/新華社
在台江縣民族中學早會上與學生交流 。圖/新華社
陳立群領取「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 圖/新華社

文/記者李銀、李驚亞、俞菀

在浙江擔任中學校長30多年,陳立群帶出了12屆960多名宏志生,他在花甲之年志願遠赴貴州義務支教,3年間,和苗鄉孩子結下父子般的深情。

「天下苗族第一縣」台江縣是中國大陸的貧困縣,全縣唯一的公辦高中台江民中,每年僅有一百來人能上二本線(指第二批次錄取的本科大學,大多數是一般的大學),二○○八年和二○一一年只有一名學生考上一本(指第一批次錄取的本科大學,大多數是全國重點大學,有很多是二一一工程院校)。許多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就外出打工,對於孩子不抱什麼期望,每回開家長會時,家長人數比老師少。也因為如此,教師遲到早退,四十五分鐘的課二十分鐘講完,回辦公室休息;學生上課睡覺、聊天、吃東西,放學回家沒人管,抽菸、泡網咖、談戀愛,每年都有百餘名學生因各種原因輟學。

就是這樣一所出名的「差校」卻在這幾年打出「翻身仗」。二○一八年,全校九百零一名學生參加高考,四百五十人考取本科,高考成績從全州墊底衝到全州第一,招生分數線提高近二百分,吸引了周邊縣的尖子生入讀。讓家長對當地教育抱有期待,留在孩子身邊的家長愈來愈多。

事實上,這個奇蹟背後,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現任台江民中校長陳立群。

六十二歲的陳立群從教三十八年,擔任校長三十四年,信念是「人在難時,幫一把,或許能改變一生」,二○一六年退休後,他婉拒多家年薪人民幣二百萬元的民辦中學,他說:「給我百萬,還不如看到一個貧困學生考上大學令我開心。」當年三月,陳立群主動到貴州黔東南州各縣市義務作講座,在台江縣的盛情挽留下,擔任台江民中校長。

愛與責任無問西東

上任第一天,陳立群走進台江民中食堂,被「嚇了一跳」,原以為只是管理跟不上,沒想到硬體設備也如此落後:偌大一所學校,只有一個食堂一口鍋,師生排著長隊半天打不上飯。學生宿舍是教室改造的,幾十人擠一間,公共衛生間氣味撲鼻。

他先從改善師生生活條件抓起。兩個月內,全校三個年級分三個食堂用餐,單獨開設教工食堂,新學期開學前,學生搬進六到八人、帶獨立衛生間的宿舍。

解決了吃住問題,陳立群的關注點又轉移到提高教學質量上。由於優秀師資大量流失,全校四分之一教師從各鄉鎮初中遴選而來。大多數教師視野狹窄,知識結構老化,甚至從教幾十年,沒參加過像樣培訓,「這在浙江簡直難以想像!」陳立群說。

他到高三年級聽課,一堂語文課,老師講了十幾分鐘,發現把作文結尾講成了作文開頭;另一堂數學課,老師竟然沒有教案,跟著感覺在上課。「馬上要高考了,簡直是誤人子弟!」陳立群很生氣,辭退這兩名老師。

外表溫文爾雅的校長,動起真格毫不手軟,怨聲連天的教師隊伍踏實下來。高三英語老師任偉娟說:「管理很嚴、學習特別多,忙到沒空談戀愛,但大家備課、上課都認真很多,教學上確實成長很快。」

對待「亂校」須用「鐵腕」:全封閉寄宿制管理,實行「安靜學習月」、「自主學習月」,每個班每天檢查評比,早中晚挨個教室督察。沒多久,三千多人、五十五間鬧哄哄的教室,一下子靜悄悄、整齊有序起來。

「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長,其次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陳立群認為。無論對學生還是老師、家長,他格外重視「心靈喚醒」、「精神教育」的力量。

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以及各種公開場合,陳立群都鼓勵學生樹立遠大抱負;苗族崇拜樹,他在教學樓前開闢「志向林」,在每年十二月九日勵志節這天,師生們將自己的志向埋藏於樹下……他總對教師說:「人類道德的基點是愛心與責任感。」對學生,他說:「高遠的志向、高昂的志氣、高雅的志趣,能成為引領、陪伴你們一生的精神武裝。」

關懷慈祥真像爸爸

在台江民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孩子占半數以上,陳立群經常走村入戶家訪。台江縣境內崇山峻嶺,車輛經過之處,旁邊就是萬丈懸崖,有些地方需要坐船、步行。陳立群從不在學生家中吃飯,走時總會留下幾百上千元。

高一班一個女生父親去世,哥哥在外打工,她和弟弟還在讀書,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陳立群去她家中家訪過三次,看到家徒四壁、四面透風的樣子,心裡不好受,每次都要問長問短。學生媽媽說苗話,他聽不懂,就讓學生當翻譯,想辦法解決她家的困難。

一次家訪路上,這個女孩說:「您真像我的爸爸。」又問,您什麼時候回杭州?陳立群最怕師生們問這個問題。

原本,陳立群的支教期只有一年。一年快結束,他感覺不少老師工作不安心,一次教師大會上,陳立群拖長語氣道:「說不定我一激動,在這裡待個三年五年。」台下老師「嘩嘩嘩」鼓起掌來。陳立群說,那個場景很意外,也很打動他。這一待,又是兩年。

他把苗族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很多人也喚他「校長爸爸」。校長辦公室裡,經常有學生塞進門縫的信和老師、家長送的各種食物;陳立群吃不慣辣椒,學生們親手做了香甜的苗族姊妹飯、南瓜飯;很多人把高考志向定為浙江大學,因為「想去『校長爸爸』住的地方看看」;有的孩子考入大學還給陳立群寫信。「『校長爸爸』太忙了,打電話怕打擾他」。

這學期開學,高二班有個女生沒來,陳立群找她談心,原來女孩出生八個月就成了留守兒童。後來,和三個弟弟妹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現在爺爺奶奶七十多歲了,靠每天在山上採些野菜、野果,背到集市上賣錢,供他們讀書。

女孩心疼爺爺奶奶,不想讀書了,陳立群交給她人民幣一千元,叮囑她好好學習,錢用完了再找他。

過了一段時間,陳立群收到女孩的信。「我可能是個比較缺愛,渴望安全感的孩子,除了爺爺奶奶和爸爸,我好像什麼都沒有。謝謝您,讓我感覺到哪怕在學校,我也不是一個人。」

寧住寒舍

讓孩子走出去

在陳立群帶領下,台江民中的學風、教風、校風一天天好起來,在各種幫扶政策下,因家庭困難輟學的現象基本消除,十幾位來自杭州、貴陽的老師在台江民中支教。

「他在光環後揮灑著汗水,將熱血與精力注入民中,他擁有一顆慈祥仁愛的心,讓民中飛速前進,特此榮獲年度『最敬業、最受學生歡迎獎』。」一名高三學生在信中為校長頒獎,「我曾經因來台江民中而感到丟臉,現在我因身在台江而驕傲,今年的高考,我必將全力以赴。」

數學組教學骨幹劉海,原本三次遞交辭呈,準備去貴陽的公辦中學教書,他說:「校長花甲之年,還能帶著心願做好一件事,我捨不得他,想跟著他拚一下。」許多老師私底下喊校長「老人家」,把他當成自家長輩一樣愛戴。

「所有的幫扶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會結束,關鍵在於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陳立群說。他總在思考,自己離開後,能為這裡留下些什麼。

於是,他主動接手了許多「分外之事」:貴州省、黔東南州成立「陳立群名校長領航工作室」,他義務授課,接收台江縣初中、小學校長跟班學習,擔任方召鎮小學名校長工作室導師;在貴州各地義務作報告、開講座六十餘場,接受培訓的校長、教師超過一萬人次……

一位在外打工的學生家長給他寫信:「你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占有多少,而是奉獻了多少,我讓三個孩子向你學習,弘揚你的精神。」

但更令他感動和欣慰的,是孩子們的頑強不屈、樂觀陽光的心態。一個貧困學生的母親得了尿毒症,提出退學,陳立群去醫院探望,極力挽留她不要退學,臨走時又留下人民幣一千元。

第二天,錢如數退回,並附信一封:「我發自內心感謝您的幫助,但也背上了更沉重的心理包袱。雖然媽媽的病所需要的醫藥費是天文數字,我的生活可能更拮据,學習之路更加艱難,但我始終明白人若不是到了絕境,絕不能靠別人來改變自己的現狀,而是要有所作為。」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這首〈梅〉是陳立群最喜歡的詩。「我甘願住在寒舍裡,我有我的追求,我來這裡的目標,就是讓更多苗族孩子走出去。」陳立群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