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劉秀美 推行國民美術30年

邱榆蕙 |2020.04.14
3590觀看次
字級
劉秀美一邊接受採訪,一邊將淡水河岸的寫生完成。 圖/記者邱榆蕙
劉秀美一邊接受採訪,一邊將淡水河岸的寫生完成。 圖/記者邱榆蕙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從未修過一堂正式美術課的畫家劉秀美,在父母的浪漫思想圍繞下成長,因為家境窮困,僅初中畢業,今年六十九歲,身上散發渾然天成的藝術氣息,她的身心永遠敞開迎接大眾,三十年前走進鄉鎮間,推行國民美術,不分男女老幼,均能拾起畫筆,透過美術撫慰自己。

因父母薰陶

和藝術結緣

雖然年近古稀,劉秀美帶上白色貝雷帽,一襲華髮垂落腰際,在新北市淡水俗稱「海腳」的岸邊寫生,氣質出眾又平易近人,作畫時偶有路人被她的畫吸引,願意站上許久,聆聽她說完一段故事。

「小時侯,媽媽經常表演歌舞給我看,她會套上爸爸的西裝,用雨傘當拐杖,演一段卓別林」,出生台北市萬華區的劉秀美回憶,她的母親為她培養美好的價值觀,下雨時,母親告訴她,「大自然下來了!」,讓當時還小的她,高興地拍手歡迎雨的到來,並將雨滴想成芭蕾舞者,用想像力填滿沒錢學舞的夢想。

劉秀美提到,她的父親經歷二二八事件後,帶著家人到處流浪,她曾在萬華遷居二十幾次,她猶記,父親在她小的時侯,在家種植曇花,曇花開花時間在深夜,劉父會特地買一些餅乾糖果,要求孩子不准睡,劉秀美說,「我的嘴巴隨著曇花的盛開一起張開了,太美麗了,像是月光下的白色妖精」。

渴望接觸藝術的劉秀美,小時侯經常跑到印刷廠,撿裁棄的邊條練習畫畫,有些同學不想交作業,送她紙與畫具作為交換,請她幫忙畫,繪畫比賽時也經常獲得第一名。

除了受到父母的藝術薰陶,劉秀美在小學與初中時,也分別受江漢東、席慕蓉等人的影響。劉秀美指出,席慕蓉當時周末也到校教油畫,她不敢開口向父親要畫具,就爬到頂樓,窺視老師教油畫的過程,「我是這樣把油畫學起來的」。

初中畢業之後,劉秀美開始工作,待過雜誌社、玩具廠等公司,均擔任與美術設計相關的職務,劉秀美表示,一九七九年,她因為工作與淡水結緣,工作結束後,就在當地開民藝店,開店十五年期間,她一邊儲蓄一邊準備再次踏入藝術的世界。

那幾年,同樣家境清苦的童年玩伴中,有人鋌而走險走入黑社會,進了監獄,令劉秀美心痛地說,「人類為什麼要有階級的落差」。她對於社會底層的悲哀再清楚不過,想用藝術,帶給社會底層的人們幸福與快樂。

用大眾的手

畫台灣故事

劉秀美從老人家常聽的地下電台開始宣傳教畫,無償帶長者在地下室畫畫,長者家人擔心有詐,也要求旁聽上課,就這樣展開國民美術的第一步。她帶過的學生中,最有名是已逝的阿嬤謝招治,從六十五歲畫到九十歲,身後所有作品被典藏在國家文化單位。

在她帶領的許多學生中,受到劉秀美啟發,有的成為老師,有的成為攝影家、藝術家,也有人繼續在原來的生命軌道上,卻因為一支畫筆,將自己解放。

劉秀美至今仍在社會各個角落,找尋還沒有美術的地方,她認為,美術是每一個國民本就擁有的潛能,於台灣的土地、生長的家庭中都已經獲得足夠的養分,希望繼續透過大眾的手,畫出屬於台灣的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