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殿堂 從技到藝蛻變不易

 |2020.03.21
1293觀看次
字級
胡思圓與父親胡軍一起參加《出彩中國人》節目,表演雜技《立繩》。圖/新華社

如果不與高空雜技結緣,胡軍這五十年的人生與多數韋小莊的雜技人應該有著相同的軌跡。

胡軍九歲開始拜師學習雜技,跟著師傅四處闖蕩,選定一個地方,一個大棚扎下,水流星、噴火、飛叉等驚險刺激的傳統雜技絕活就撐起一場叫座的雜技表演。

直到一九九○年代末,一場高空雜技表演,讓胡軍開了眼界。「節目一開始,觀眾的眼睛就好像被吸住了,彷彿所有的地上節目都成了陪襯,在空中一個人就能把一場節目撐滿。」

十五年後,潛心研究高空雜技多年的胡軍所追求的「關注」達到了高峰——他和女兒胡思圓登上了央視的舞台,伴著悠揚的小提琴聲在空中旋轉、舞蹈,利用綢帶展示著力與美的結合。

父女倆的這一綢吊節目《時間都去哪兒了》試圖以雜技為載體講述兩代人對雜技的堅守。「轉幾圈落地,細節怎麼走都是設計好的,很多動作功夫不好,上去就掉下來了。」胡軍帶著驕傲的語氣說。

五十歲,對於雜技演員來說已是高齡,但現在很多高空動作胡軍依然親自上陣。「周圍人看民間雜技還是帶著輕視的,覺得我們是『玩把戲』的雜耍,事實上我們也是能登大雅之堂的。」胡軍說。

不止於此,胡軍父女倆嘗試改變傳統雜技定位,把雜技故事化,並融入音樂、舞蹈、瑜伽等多種藝術形式,重新詮釋雜技藝術的魅力。「或許我是中國為數不多能在高空一邊做雜技動作一邊拉小提琴的演員吧。」胡思圓打趣說。

除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父女倆的《立繩》等諸多雜技創新節目在各大表演平台上大放異彩。以雜技為核,燈光、舞蹈、音樂、服裝等多種元素的糅合輔助,讓觀眾在感受到驚險奇巧的同時,也感受到心靈的碰撞。

羅振祥坦承,傳統雜技演出水平不高,審美價值不足,確實限制了雜技的發展,「咱們肯定不能總是滿足於糊口,這樣市場只會愈來愈窄。」

據了解,除了走遍大陸的「大篷車」演出和演出棚駐點演出,臨泉還湧現出一批追求高技藝、高水準的雜技人,他們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不斷創新,在一二線城市的演出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

隨著大陸主題公園的建設,雜技市場對高水準的雜技需求旺盛。眼下最令胡軍頭疼的,是學雜技的孩子愈來愈少了。「當初較早一批幹這行的都賺了錢,也都知道這是個苦活兒,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走讀書上學這條路。」胡軍告訴記者,現在收的學生還是以附近困難家庭為主,有的團體甚至要去貧困山區挑苗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