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大治河40年新生

文/記者楊金志、何欣榮、楊有宗 |2020.03.14
1821觀看次
字級
一艘載有集裝箱的垃圾船正從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航南公路橋下駛過。圖/新華社
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大治河西閘口。圖/新華社
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大治河西閘口。圖/新華社

文/記者楊金志、何欣榮、楊有宗

開挖於一九七七年的大治河,是上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四十多年來,它在航運、灌溉、防洪排澇、垃圾轉運、城市美化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後,大治河迎來了又一次新生。

千辛萬苦引幸福泉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興。與此同時,各種水害也時時侵擾著上海。原上海市水利局副局長寧祥葆曾參與當年大治河選址規畫,他說,上海地處太湖流域下游,上有洪水威脅,下有風暴潮威脅,缺少完善的排水河道,並由此帶來土壤水分過大,土壤漬澇嚴重等問題。

一九七七年,文革剛剛結束,百廢待興之際,上海市做出重要決策:在黃浦江上游開挖運河。當年十二月,隆冬時節,東海之濱的南匯、閔行、奉賢等上海郊縣卻呈現出熱氣騰騰、氣吞山河的景象。

現大治河西閘站長夏建明是本地人,當年只有十幾歲的他也參與了工程的建設。「那時條件艱苦,缺少大型機械,基本就是鋤挖肩挑加小拖拉機。」十多萬民工奮戰河場,裝運泥土的數千台拖拉機機器聲轟鳴,河兩岸上萬個簡易工棚綿延數十里。

隨著大治河竣工,上海的治水形勢徹底扭轉。原上海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工程師虞中悅說:「大治河與金匯港,將黃浦江水道從一個『直角形』變為『十字形』,極大地提升了排水效率和能力。」

大治河主體工程於一九七九年竣工後,東閘外通海河道當時暫未開通。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三年,時任南匯縣縣長的汪松年主持了大治河東閘修復工程,同時開挖閘外河道。自此,大治河自黃浦江至長江口東海全線貫通。

「既能引水,更能排水。」在史有德看來,大治河工程的開挖及完善,實現暢通河網、改善土壤、防鹽治漬等多個目的。「大治河竣工後效益顯著,引排水和容蓄量擴大,調控自如,水源充沛,南匯大部和奉賢東部二十多個鄉鎮受益,保證了淡水水源,同時又增加了一條五級航道,可通航三百噸級船舶,對振興、發展浦東南匯地區和奉賢東部地區的經濟發揮巨大作用。」

大治河見證變遷

大治河西端,連接黃浦江和大治河的水閘叫西閘水利樞紐。它的南側是六孔節制閘,北側一孔是船閘。秋冬時節,記者登上西閘閘首看到,一百多公尺寬的河面開闊平坦,河流兩岸層林盡染,黃、紅、綠參差多姿,和河水的淡藍交相輝映。

西閘站長夏建明已經在此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告訴記者,建閘既可以防洪,還可以保障船舶的正常航行。「受潮汐影響,黃浦江水位一天當中變化很大,而有了這個水閘,大治河的水位就能常年保持在二點七米左右,保證通航條件。」

隨著閘門緩緩打開,一艘載有十二個集裝箱的垃圾船從黃浦江駛入大治河,稍作休整後,這艘船舶將向老港進發,把船上垃圾送到那裡的現代化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這一幕,每天要在大治河西閘上演多次。上海每天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部分都通過這條航道進行清運。

最初,垃圾裝運卸的全過程基本是敞開的,垃圾容易散落、滴漏,汙染環境。二○一○年世博會前夕,上海開始探索垃圾密閉化運輸,逐漸建成生活垃圾集裝化運輸系統。二○一九年七月起,上海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垃圾清運也更加清潔、規範。

夏建明說,這些年來,通過西閘的船舶無數,從小噸位的木製、水泥、鐵製駁船,到一應俱全的大噸位貨機駁船。「通過西閘船舶的噸位也從最初的四五十噸提升到了現在的五、六百噸」。四十年間,西閘的通航效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早的時候一艘船過閘要兩、三個小時,過往船隻要排大隊。通過我們採用精細化管理方法,目前船舶通過只需要三、四十分鐘。」在大治河西閘管理室,監控螢幕顯示著每一個閘門的實時畫面,工作人員可以提前觀察、預判、下指令。

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發展實在太快,老船閘不斷「挖潛」也跟不上通航需求,大治河需要一座新船閘。經過四年建設,在水閘南側,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新船閘於二○一九年正式啟用,這是目前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內河樞紐船閘。船閘按照三級船閘標準建設,閘室長三百五十公尺、淨寬二十七公尺,可通行最大載重一千噸級船舶,設計年貨物通過能力為二千九百萬噸。「新閘啟用,將有效提升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綜合集疏運能力。」項目負責人王國柱說。

三十多公里外,大治河的另一頭是東閘,閘外約十公里處就是大海。東閘同樣為六孔設計,在水閘南側還設置有一條二公尺寬的魚游道。「這主要是為魚洄游產卵考慮的,魚可以通過這條小道回到淡水中產卵,四十年前就能想到這些,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非常不容易。」上海浦東新區水閘管理署副署長陳志莉介紹。

陳志莉今年五十二歲,從二○○○年起就在東閘工作。他介紹說:「東閘的主要作用,一是控制水資源,使得大治河河水水位常年保持在二點七米左右;二是擋潮水,防止海水倒灌。」

「九級以上颱風來時,人在閘堤上只能爬,站起來根本沒法走。」每年夏秋季節,上海經常遭受颱風襲擊,這也是東閘工作者每年都要面臨的大考。一九九七年的一場颱風,東閘外河道水位漲到五點九九公尺,比大治河水位高出三公尺多。二○○三年的「麥莎」颱風,外河道水位也漲到五點五公尺。「這畢竟是一個四十年的老閘,每逢極端天氣我們格外重視。」陳志莉說。

再忠誠的老戰士,也總有退伍的一天。陳志莉說,由於東閘距離入海口還有十公里左右的距離,外河道水動力不足,存在排水不暢的隱患。下一步,東閘東移將是大勢所趨。

綠水碧波環繞

垃圾不見了

登上大治河工程養護船,記者從西閘到東閘走了一趟全程。船在河中行,景在岸邊走,大治河兩岸叢林茂密,綠化養護精細。寬闊的水面上,除了垃圾清運船,各類乾散貨船也是來來往往,「突突突」的馬達聲不時傳來。「浙江嘉善」、「江蘇連雲港」、「安徽廬江」……船舷上的船籍標識,顯現出長三角地區內河航運的通暢發達。

在大治河中航行,最大的感受是河水清澈明淨,幾乎見不到垃圾,這背後少不了保潔養護人員的辛苦付出。上海青浦水利建築工程公司負責三十公里河段的養護,公司員工黃佳妮說,養護工作共配備有八艘打撈船。「我們每天都會進行日常清潔,每艘船負責一個河段,每天打撈的水草、水葫蘆和各類垃圾能達到十噸。」

綠色,是大治河的底色。作為上海市級生態廊道試點項目的大治河生態廊道,規畫總用地面積達二千六百三十公頃,比上海市中心城區的黃浦區還大,將成為人們休閒、度假、親近自然的生態場所。其中,總面積五百五十五公頃的近期範圍中,水域、耕地、林園等生態性用地四百四十五公頃,生態功能包括河道綠道、農林復合區、郊野公園、景觀風貌區四個功能類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治河有的功能在減弱,有的功能則在加強。」在上海市水利工程協會會長沈依雲看來,隨著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政策公布,大治河南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大治河未來承擔的農業灌溉、取水飲水等功能不像以前那麼突出,但防洪除澇、內河航運等功能將進一步提升。

根據規畫,未來大治河可通行的最大船舶,將從目前的三百噸級升級為一千噸級船舶或九十標準箱的集裝箱船。與此同時,大治河全線航道護岸將新建,航道將進一步疏濬。

大治河是臨港新片區的邊界,但絕不是阻隔往來的「護城河」。相反,這裡的水陸立體交通非常發達。林海公路橋、航塘路橋、滬蘆高速橋……航行在大治河,每隔十多分鐘就會穿過一座橋。新建的浦星公路橋是黃浦江進入大治河的第一座橋梁,為單跨二百三十公尺的下承式提籃系桿拱橋,在上海地區同類型橋梁中跨度是最大的,單塊構件最大重量達到二百五十噸,最大起吊高度離水面以上超過六十公尺。二○一九年九月十四日,新建跨大治河浦星公路橋合龍,實現主橋結構貫通,這也是大治河上最新的一座橋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