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下苦讀 教授戴建耘疼惜學子

邱榆蕙 |2020.03.20
3883觀看次
字級
戴建耘多次因為技職出身背景,遭受岐視與霸凌,他化怒氣為動力,努力為技職孩子的未來鋪路,讓學生專業能力被看見。 圖/記者邱榆蕙

【記者邱榆蕙專題報導】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教授戴建耘,從求學到出社會,曾多次因為技職出身背景,遭受岐視與霸凌,他化不平為力量,努力為技職孩子的未來鋪路,至今成功推動技職學校考證照的畢業門檻、首辦技職專業英文競賽(PVQC),讓技職學生展現專業能力,甚至以專業英語進入國立大學。

試聽學習

考取國立大學

出生於貧困家庭的戴建耘提到,當年通常會讀職業學校的孩子有「三低」,分別是「社經地位低」、「學習成就低」、「學習意願低」,他當時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回憶國中時代,只記得每天練習打棒球與吃便當的時光。

當時電子業在台灣發展興盛,戴建耘以當「電子裝配員」為目標,國中畢業後,就讀一間高工的電子科,棒球校隊的體育老師告訴他「那是不入流的學生才讀的學校」,他沒有生氣,而是回應「一枝草,一點露」,並在默默許下未來成就的心願。

當時學到怎麼裝音響、修收音機,做一些別人不會的事,讓戴建耘覺得很有成就感,直到高二下學期,家裡遭大火侵吞,一夕之間,無家可歸,看著父親突然滿頭白髮,讓他當下覺醒,之後每天努力讀書。

因為沒有家,戴建耘必須要在各種艱困的環境下念書,曾經連續三晚住在鄰居屋簷下,臨時搭建的雨棚下生活,長期在路燈下借光讀書,他笑說,「我非常明白匡衡鑿壁取光的心情」。那段期間,他沒錢學英文,佯裝成國中生、高中新生,到處去補習班試聽英文,從國中英文文法重新學習,苦讀一年多,同時上榜台北工專、台灣師範大學。

當時台北工專的畢業生薪資較高,社會普遍認為老師是沒「錢途」的工作,而,許多人勸他選台北工專,後來聽到師大不用學費,決定進入師大,為家裡減輕經濟負擔。

畢業後,戴建耘曾到過專科學校、科技大學,從實習老師、助教當到主任,擔任助教期間,經常遇到同事因為他的技職出身而霸凌他,有一次他正在教室後方整理電線,一名同事故意要他到教室前方插上電風扇的插頭,戴建耘當時忍住氣,爬到指定的地方插上插頭,同時想著「我一定要超越他」。

戴建耘表示,每次生氣時,他都會先想「當我做了這個決定,五年後、十年後,會如何?」,這些逆境,在他驕傲時為他降伏傲慢心,他感謝那些折磨過他的人,讓他堅定不斷地學習,甚至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孩子前進。

回到母校

研究教育領域

三十幾年前,戴建耘回到母校師大,從技職生的處境出發,研究技職教育領域,為了讓學生的專業被看見,他親自拜訪職業學校,推廣讓學生考丙級、乙級專業證照,八年前,推行技職專業英語,讓專業領域餐飲、汽修等學生,學習本科英語,隨學隨用,並辦理專業英語競賽,從首年三千人參賽,到去年有三萬名學生參賽,更有學生靠著競賽成績進入心儀的大學就讀。

戴建耘表示,世界潮流不斷變化,下一波他將會推行人工智慧素養,讓台灣教育界了解國際上對於國民的人工智慧素養標準,未來勢必將此融進台灣的學校課程,從研究所做起,由上往下推行,讓台灣不落人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