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鎮宰蕩侗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大歌傳承人胡官美教孩子演唱侗族大歌。圖/新華社
飯養身、歌養心。出生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胡官美,父母能歌善舞,她從3歲起就跟著歌師學唱侗歌,能唱3、4百首。今年64歲的她從未跟丈夫和子女吵過架,一家人把日子過成了歌。
圖/新華社
文/記者黃勇賢、羅羽
侗族大歌傳承人胡官美今年六十四歲了,這麼多年來,她從未跟丈夫和子女吵過架,一家人把日子過成了歌。
「侗族人喜歡唱歌,而且是大家在一起唱侗族大歌。我們一家就像一支歌隊,有時間就聚在一起唱歌,哪怕有什麼煩心事,也都在歌聲中忘掉了。」她笑著說。
胡官美口中的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伴奏的民間合唱,歌者用歌聲講述民族史詩、讚美大自然的花鳥魚蟲等。二○○九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母親是聞名的歌師
胡官美出生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她的父母能歌善舞,胡官美小時候,她的父母經常被邀請到其他村寨參加侗歌活動。
「唱侗歌是侗族人的傳統也是侗族人最大的娛樂,侗族孩子受到影響,從小就喜歡唱侗歌。」她說,從三歲起,她就跟著父母及寨裡的歌師學唱侗歌,能唱三四百首。這些歌長短不一,有的歌一唱就要唱一個多小時。
飯養身、歌養心。胡官美說,這是侗族人對侗族大歌的讚美。因為唱歌,她的家庭一直很和睦。一九七三年她嫁到榕江縣栽麻鎮宰蕩村加所侗寨後,胡官美先後生育了三個子女,她與丈夫一道教他們唱侗歌。
大女兒楊秀珠與小女兒楊秀梅是家中的侗歌「姐妹花」。她倆曾獲得眾多比賽大獎,包括在二○○六年第十二屆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奪得原生態唱法銀獎,並曾遠赴法國、西班牙等國家演出。
「母親從小就嗓音出眾,唱歌好聽,是遠近聞名的歌師,二○○七年和二○一二年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大歌代表性傳承人,帶領學生去過北京、廣州、重慶、深圳等地參加活動。」楊秀珠說,母親教歌時經常教育他們,生活中要像唱侗族大歌一樣,團結協作、互相配合,才能過好日子。
除了自家兒女,胡官美還教加所侗寨及周邊侗寨的其他孩子們唱歌。加所侗寨的很多村民都是她的學生。「自從嫁到加所,我就一直教歌到現在,教了一批又一批,人數都記不清,獲得的大大小小的獎項也數不清。」在教歌過程中,她常常告誡孩子們唱歌時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母親在生活中總是一副笑臉,她對每一個孩子都很慈祥,從來沒見她生過氣。她教孩子唱歌時耐心、細緻,大家都很喜歡她。」三十九歲的兒媳楊換珍說,自己小的時候就跟著胡官美學唱侗歌,長大後成了她家的媳婦。二○一七年五月,胡官美一家被評為「最美家庭」。
把美的東西傳承下去
為了更好地傳承侗族大歌,當地中小學將侗族大歌引入校園。胡官美每周會到鎮上的中學和寨裡的小學上侗歌課,周末及寒暑假她還像往常一樣教孩子侗歌,並協助輔導鄉村侗歌隊參加文化活動。
十歲的楊彩雲是一位留守兒童,平時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她說,除了在學校,大家更多是在胡官美家中學歌。胡官美把他們當親孫輩看待,關心、呵護大家,大家也都把胡官美當成親奶奶。
「我現在上年紀了,兒女們也都長大有了工作,不用幹那麼多農活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教孩子們學歌。」她說,教侗歌是把美的東西傳承下去,帶給更多人美的享受、歌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