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樞紐】以合作為基礎

文╱理查.柯克&葛雷格.洛克伍德 譯╱張美惠 |2020.03.08
1421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理查.柯克 (Richard Koch)

文╱理查.柯克&葛雷格.洛克伍德 譯╱張美惠

弟子問佛陀:「極樂世界與地獄是什麼樣子?」

佛陀微微一笑,帶領他到地獄。那裡的人圍坐在一張長桌旁,桌上擺滿山珍海味,但每個人手上綁著一公尺長的筷子,誰也無法將食物送進嘴裡,人們又餓又生氣,開始爭執吵鬧。

接著佛陀又帶弟子到極樂世界。乍看之下與地獄並無差別──同樣是滿滿一桌豐盛的美食,而那裡的人都面帶微笑,用長長的筷子餵彼此吃東西,人們形成或大或小的團體,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目標。

所幸,按此標準來看,人類的生活還是比較接近極樂世界。自古以來,人類社會的進步就仰賴著團體的合作,從最早的狩獵團會一起將獵物驅趕到狹窄的通道,以便一舉成擒,到現代則有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科學家團隊精密配合(該核子研究組織位於日內瓦附近,透過原子的撞擊探究宇宙的奧祕)。人類會聚在一塊兒交際、合作、一起建構組織,達成單槍匹馬做不到的目標,這樣的地方就叫做樞紐。我們最深刻與最結構化的關係(強連結)都發生在樞紐。

樞紐是人與人合作的主要場所與主要管道。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弱連結來合作:例如向陌生的路人問路,或是某位點頭之交為了應徵工作向我打聽相關訊息。但不論是情感、社會還是經濟方面,最深刻、成果最豐碩的合作多半在樞紐發生,亦即眾人彼此之間密切與結構化的關係:如家庭、朋友圈、工作夥伴等。

這些關係每天都在創造合作與生產的新奇蹟,讓我們能超越生物的傳承,創造更大的科學/經濟成就。這種合作的驅力深植我們內心,甚至會在看似最不可能的情況下發生。

舉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現代史上最殘酷的一役,英法聯手與德軍對戰。兩軍築壕溝對壘,綿延七百六十五公里,競相朝中間地帶推進。這場戰爭使用的是廉價而且不斷貶值的通貨:人命。再也沒有一場戰爭投入更多的士兵(七千萬)、或犧牲更多人了(包括百姓共二千萬;另有二千萬人重傷)。光是一九一六年七月一日這一天,英軍便死了一萬九千兩百四十人,隨著索姆河之役(Battle of the Somme)展開,三萬八千多人傷亡,多數都在開戰的第一個小時被屠殺。

儘管死傷慘重、完全超乎戰爭一開始的預期,對照戰爭的目的也完全不成比例;雙方的將領與政客都堅持要殲滅對方,贏得無條件的勝利。但即使在這樣悲慘的情況下,敵對的第一線士兵之間依舊能形成自發合作:一方的軍隊依上級指令對另一方發射迫擊炮,但選擇了固定的時間與地點;敵軍也採取同樣的方式進擊,傷亡因此大幅減少。在沒有任何正式的溝通下,兩軍卻能發展出一種合作的策略,讓彼此至少可以暫時鬆一口氣。

幸福與否取決於樞紐

多數人都能憑直覺了解樞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樞紐內部的合作行為。與弱連結不同,我們對樞紐熟得不得了,看看我們每天參與的團體結構就知道了:家庭、職場、社團以及生活裡的各種控制中心。學校是樞紐,死黨與教會是樞紐,我們的朋友圈、或幾個性質互異的朋友圈也是樞紐。

樞紐的核心是主導樞紐的人,接近核心的還有樞紐的創造者;如果是公司,則是主要經營者。更外圈還有花很多時間待在樞紐裡的人,像是員工、義工或其他參與者。

樞紐之外還有一些人攸關樞紐的成敗,也就是與之連結的人,如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供應商、社區等。一個樞紐若是欣欣向榮,通常外部連結來的人會比內部多很多。凡是受歡迎的樞紐必能產生經濟、社會或心理的益處。一個樞紐若是比其他相似的競爭樞紐接觸更多人,就是受歡迎的明證。例如Google就比其他搜尋引擎受歡迎,羅馬天主教比山達基教會擁有更多信徒(也更有錢)。

我們醒著的多數時間都待在樞紐裡,當然對它們很熟悉。但就像很多事情都是當局者迷,我們往往很難理性、周延地審視樞紐。一個人是否能發揮所長或感到幸福,某種程度上取決於這些樞紐──包括樞紐的品質、樞紐是否與我們的願望相符、我們在樞紐擔任的角色等。

(摘自《人脈變現:建立共好網絡,讓別人看見你,也讓機會找上你》,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理查.柯克

(Richard Koch)

暢銷書《80/20法則》作者,本身也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擔任歐美各大企業策略顧問20餘年,曾任波士頓顧問集團(BCG)顧問,也是貝恩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合夥人之一,之後成立了LEK顧問公司。另著有《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吉星法則》。

葛雷格.洛克伍德

(Greg Lockwood)

早年曾在加拿大《汽車買賣》雜誌(Auto Trader)服務,洞察出買賣市場交易機制的微妙網絡。之後投入創投業,投資了博彩交易公司振興(Flutter),最後與理查.柯克投資的另一家博彩交易公司比發(Betfair)合併,本書的兩位作者因而結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