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蘇予昕(諮商心理師)
文╱蘇予昕
有很長一段時間,好勝的性格讓我極容易和他人比較,也使我不願意向自己承認──我在嫉妒,因為嫉妒就輸了嘛!我怎麼能讓這種令人難堪又丟臉的情緒存在呢!這個情緒並沒有因為我的否認而減弱,反而日益強烈,直到多年前的某天,無預警地爆發開來。
那是一個有著和煦陽光的初夏午後,還在念研究所的我剛剛完成出一份厚重的期末報告,心情瞬間輕盈許多,一個勁兒地往床上躺,沒事做了呢!無意識地拿起手機,點開Facebook,用大拇指往上滑了幾下;突然,一張照片吸住了我的目光,我像是被定格一樣盯住照片不放,然後,從胸口湧出一股強烈的酸意。
照片中,我的某位女性臉友身處一家高級的米其林餐廳,用甜美幸福的笑容看著鏡頭,她的右邊是她事業有成的丈夫,她手上抱著的是剛滿周歲的孩子,桌上擺著兩個名牌鉑金包(粗估價值約台幣百餘萬元),那天,是她的生日。
我無法動彈、腦袋一片空白了不知道多久,接著我感覺到臉頰熱呼呼地,滾下好幾行淚,我怎麼了?我好生氣、我也好難過,我好……嫉妒!我怎麼可以嫉妒?欸,蘇予昕,難道你是這種無法祝福別人、見不得別人好的小人嗎?
十幾分鐘後,澎湃的情緒漸漸趨於平靜,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溫暖的聲音:「要不要關心一下,『嫉妒』它想表達什麼?」我打開電腦,開啟一個空白word 檔,把手放在鍵盤上,讓手指像是有自主意識一般,自由地表達──「我不懂,我是嫉妒那兩個鉑金包嗎?還是嫉妒她有個疼愛她的老公?」
「當然,有人送我鉑金包我會開心收下啦,但這不是我此刻渴望的東西,我也擁有一位非常合拍的伴侶,那我到底在意的點是什麼呢?」
讓心的語言流淌了一會兒,我突然體悟到,原來,我渴望的是這位女性臉友呈現出來的「人生勝利組感」,就像一個名牌包那麼惹眼。而我因為學習帶來的滿足感再怎麼豐沛,卻沒辦法被別人具體地看見,尤其,身為一個沒有生產力、沒錢賺的學生,很容易失去價值、忘記自己的意義在哪裡。
但這也讓我和自己重新核對,「正在行走的這條路,是否真的通往我所渴望的方向?」我的答案是,「即使暫時沒辦法被他人認可,我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了!」想到這裡,剛剛的酸楚逐漸從胸口離開,升起一股堅定、平靜的感受。
與嫉妒和好
以上是我個人因為「嫉妒」而引發的一段心理風暴,雖然這一生中不知出現過多少次嫉妒的感覺,但這一次我沒有否認、沒有逃跑,反而正面迎上嫉妒,想跟它來場對話,因此發生了和以往與嫉妒交手後截然不同的結局:與嫉妒和好,並且重新確認了自己最深的渴望。
通常個案有不舒服的情緒時,很愛問我:「心理師,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負面』情緒啊!它讓我好難受,怎麼沒有一個按鈕可以把它們關掉呢?」是啊,這麼痛苦的感覺卻一直出現,對於天性「趨樂避苦」的人類來說,這實在太反常了,不是嗎?
但請你想像一下幾十萬年前的地球上,人類祖先第一次遇到老虎的那天,如果這個祖先的情緒本能沒辦法讓他心跳加速、發抖、流汗,直覺地拿起身邊的石頭攻擊老虎,或拔腿就跑,你認為他的下場是什麼?啊呣,被老虎一口吃掉!他的基因也無法一傳再傳,傳到正在讀這本書的你我身上。
所以,情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確保我們的「生存」,讓我們好好活著。雖然現今已經不會隨便在路上遇到老虎了,但這個動盪的世界仍充斥著各種危機,包含天災人禍、人際衝突、職場困境、感情糾葛、內在的孤獨、自卑感等等,全部都可能比老虎的威脅性更強、更猛,所以情緒沒有被演化淘汰,是因為我們可能比過往更需要它的指引,它像個忠心的衛兵,提醒著我們「注意!有什麼事不對勁了!」
情緒本身沒有正與負、對與錯、好與壞,就是一種主觀的個人感受而已。我想大聲告訴你,你對任何人事物,產生任何情緒,都是OK的,重點是我們如何有建設性地表達、展現情緒。當我感受到嫉妒,我可以選擇去毀掉讓我嫉妒的人,我也可以選擇回到內在探索渴望,進而活得更貼近自己,這兩種選擇下的人生開展肯定截然不同。
(摘自《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方舟文化出版)
者簡介蘇予昕(諮商心理師)
從一位主持人、金融業公關,跨入心理領域,現為企業、政府、大專院校擔任講師,廣受知名企業、政府機關、大專院校好評盛邀(麥當勞、聯電、資生堂、安侯會計師事務所KPMG等知名企業),也提供個人及伴侶的深度諮商服務。喜歡用風趣、易懂又有系統的風格,讓每一個人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原廠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