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傳統服飾之美vol.1上】泰國王后詩麗吉定調國服 絆尾幔盡顯暹羅之美

文/呂欣憓 |2020.03.01
4089觀看次
字級
泰國拉瑪九世王蒲美蓬的王后詩麗吉訂出8種女裝和3種男裝為泰國國服。圖/呂欣憓
泰國13到14世紀的素可泰時期傳統服飾。圖/呂欣憓
泰國14到17世紀的大城王朝時期穿著。圖/呂欣憓
拉瑪五世王朱拉隆功實行西化政策後,傳統服飾出現泰西合璧的變化。圖/呂欣憓

文/呂欣憓

泰國傳統服飾隨著朝代更迭,呈現不同的樣式和花紋,現在的傳統服飾大多從13到14世紀的素可泰(Sukhothai)時期開始,接著是14到17世紀的大城(Ayutthaya)王朝,18到19世紀節基(Chakri)王朝的拉塔納科辛(Rattanakosin)時期,以及1932年君主立憲後的節基王朝。

大城時期不管男女都會穿絆尾幔(Chong kraben),這種傳統褲裝是把一整塊布綁在腰間後,將兩端穿過兩腿之間,再捲入背後腰間,形成像燈籠褲造型,女性的上半身則用一塊布圍著露出肩膀,幾年前曾紅極一時的泰國偶像劇《天生一對》,就是以大城王朝為時代背景,劇裡男主角的穿著還帶起了泰國一陣穿古裝的風潮。

這樣的穿法一直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節基王朝拉瑪五世王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實行西化政策後,泰國的傳統服飾開始出現泰西合璧的變化,女子上半身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西式服裝,下半身穿絆尾幔,再搭配褲襪和鞋子,到拉瑪六世王瓦栖拉兀(Vajiravudh),他鼓勵女子下半身改穿為筒裙(Pha Sinh)。

拉瑪九世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的王后詩麗吉(Sirikit)在1960年代陪同蒲美蓬出訪國外時有感泰國應該要有能代表泰國的服飾,因此召集歷史學家和設計師共同研究從素可泰時期、大城時期到拉塔納科辛時期的服飾後,訂出8種女裝服飾和3種男裝服飾,訂為泰國國服,王室成員、官員或是一般民眾出席正式活動時,都必須依照這個標準穿著泰式服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