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要讓孩子擁有自尊、自重、自愛的人生態度,父母除了適時給予引導之外,也需要省察自己,是否提供孩子最好的示範。
當我們提到某個孩子自尊心特別強,通常是指孩子輸不起。
然而自尊教育的「自尊」,是指父母教育子女時,讓孩子懂得自重自愛,即使同學對他有所誤會或受到排擠,仍能不卑不亢,靜待真相被釐清。
自尊缺損的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容易悶悶不樂,在意分數高低、在意同學理不理他,或是過於在意老師的一句話,這時父母就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自尊缺損的現象?
自尊缺損的孩子,會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身上,而非打從內心自我接納、自我肯定,因此會有如下的行為表現:
一、輸不起:每當輸球、輸棋或考輸時,容易與對方發生爭執。
二、強出頭:爭著在團隊做領導者,不願做跟隨者。
三、愛批評:習慣以強詞奪理方式,把對方批評得一文不值。
自尊缺損的孩子有著潛意識的恐懼,深恐在群體生活中落於人後,害怕自己不得看重。萬一爸媽又過度保護,總是說:「你最棒了,是老師不懂你。」或是,「評審不公,他們可能早就內定了人選。」使得子女看不清真相,可能就會讓孩子在錯誤的引導下,成為一個處處挑剔、找麻煩的人。
自尊教育的善用句
自尊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接納(看重自己的優點、修正自己的缺點),提昇自我價值感(發現自己對社會、對世界的重要性),同時學習為自己的失敗負責,萬一碰到背叛、被誤會、被批評等負面狀況,還是能勇敢面對,獲得成長。
爸媽可以善用「自尊教育」的句子有那些呢?
一、你已盡力,爸媽都看到了。
二、他不理你,需要尊重對方有不同的選擇。
三、孩子,犯了錯要即時修正,爸媽相信你已學到經驗。
四、這次沒被選上,你要有肚量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前提下,樂於參與、樂於服從。
五、被誤會了,只要你行得正,事情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最好的示範
爸媽要讓孩子擁有自尊、自重、自愛的人生態度,除了適時給予引導之外,也需要省察自己,是否提供孩子最好的示範。
一位媽媽告訴我,她如何協助兒子看到真相,重拾信心。
她說,當她發現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數學考卷上動了手腳,將三十八分巧妙地改成了八十八分,聰慧的她不動聲色,讓兒子重考一遍,果然,只有四十多分。她告訴兒子:「考差了不需要更改分數,誠實面對自己才最重要。」
這位媽媽說:「那一刻,啞口無言的兒子不再爭辯。後來,他自行加強數學習題的演練,也會去請教哥哥或找我協助,果然,分數就漸漸提高了。」
孩子難免會有自尊缺損的時刻,但只要願意面對事實,開始修正態度,一點一滴地調整錯誤的心態,逐步增強自我價值感,當自尊教育發揮了功效,就能讓他們不再害怕「失去」,重展笑顏,恢復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