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農林雙贏的林下經濟

 |2020.01.06
3108觀看次
字級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與賽夏族人合作,將一舊有管制山林辦公廳舍轉型的「森林小站」日前開幕。

這個森林小站除做為農產品展示與賽夏族人活動交流的場所,也是原住民族與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合作共榮、建立資源共管關係的開始,兼為其他部落活化經濟、吸引年輕人回鄉,共同守護部落傳統文化的努力方向。其契機在於發展「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Under-forest Economy)是利用林地內的生態與環境特性,在樹木林下種植合適的植物,通常是耐陰性的森林副產物,如藥材、菇類、水果、堅果等,以不砍伐樹木,開展林、農、牧等多種項目的複合經營,增加林農的經濟收入,振興山村。

許多位於山林的原住民部落,包括前述的賽夏族傳統領域,因為過去的林業政策限制私人進入國有林區採取森林相關產物,致使原住民族無法依循祖先傳統生活方式採集狩獵,不但導致部落與林管相關單位關係緊張,也因難以依靠山林發展經濟,在產業缺乏特色、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年輕人只好出走,面臨人口老化、勞力斷層等困境,部落發展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林務局在去年四月,推出「適地發展林下經濟」政策,過去法令對林業使用只限定苗圃和造林,如今則正式擴大到「林下經濟經營使用」行為。而後林務局輔導賽夏族人發展林下經濟,包括養蜂、種植段木香菇、培育土雞等,還帶動生態旅遊活動,不但讓部落獲得經濟的果實,也給部落的傳承與創生,帶來了正面循環的新契機。

另一個開創林下經濟的範例是彰化芬園的古早雞農場。受到荔枝椿象(一種昆蟲)的侵襲,今年全台各地的荔枝農損失慘重,但是古早雞農場的黑葉荔枝園卻長得非常好,開花率近八成、結果率也超過了六成,令人稱羨。

原來農場把一千多隻雞養在荔枝樹下,放牧雞自由自在地活蹦亂跳,竟然成為害蟲最佳「天敵」。專家研判是因為荔枝椿象為了不要讓牠的下一代被這些雞吞噬,因此避開了這片荔枝樹林。荔枝樹林的「林下經濟」帶來了荔枝豐收雞成群的雙贏成果。

台灣土地高達六成以上有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台灣對山區土地使用的政策法規一直在「水土保持」與「農民權益」之間擺盪,林農在林下經營段木香菇、養蜂、採集森林蜜等,都被視為違規而遭禁止。

森林管理政策已轉型,在「國土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政府應努力去改善林農的生活、提高農民收入,否則收入不足,會不斷出現濫墾、盜採等不法的行為,更不利於森林的管理。

林下經濟目的是維繫原來的森林生態系統,只有維繫了原有的森林生態,才能享受林下經濟帶來的效益,這與有機農業的精神是相通的,未來林下經濟所生產的農產品,也應結合有機農業的認證制度與法規,藉以提升其價值。

隨著占地廣大的森林發展出多樣的林下經濟,讓林農有了更穩定的經濟來源,也可望吸引外移的年輕人口回流打拚。或許林下經濟是農業的創新之路,也是回家的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