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讀的圖畫書】死亡也帶不走的深情 蘇西.霍普金斯《我離開之後》 文/施佩君 |2019.11.10 語音朗讀 34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繪圖/哈莉.貝特曼 圖/三采提供 作者蘇西.霍普金斯曾經擔任過報社記者,繪者哈莉.貝特曼作品散見《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Lenny、BuzzFeed、Awl 等媒體,兩人合作這本「媽媽離世指南」,文與圖如唱雙簧般,一唱一和,緊密配合,對死亡這件事提出許多極具智慧、無比幽默的觀察。圖/三采提供 作者蘇西.霍普金斯曾經擔任過報社記者,繪者哈莉.貝特曼作品散見《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Lenny、BuzzFeed、Awl 等媒體,兩人合作這本「媽媽離世指南」,文與圖如唱雙簧般,一唱一和,緊密配合,對死亡這件事提出許多極具智慧、無比幽默的觀察。 圖/三采提供 文/施佩君 這本圖文書有很長的書名,《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大概要把整本書說完了吧。今年五月中譯本初版時,我猶豫要不要讀它。圖的部分很吸引我,不是很精緻漂亮的那種,也沒有什麼技巧,但一筆一畫很認真,有弄拙成巧的味道,尤其人物表情靈活,充滿童趣且飽含情感。後來我才知道,繪者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沒有受過專業繪畫訓練,所以她的插畫有一種天馬行空、不受框架的自由。 此外,這本書類似「生前告別式」的概念,也引起我的興趣。插畫家女兒哈莉擔心有一天媽媽突然走了,她不知道該如何度過,於是請母親蘇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寫一本「媽媽離世指南」──這就是我所擔心的,我會不會讀到一個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的母親,對著她認為一無所知的女兒下人生指導棋?我會不會讀到太黏膩的親情,裝滿控制欲的人生忠告?或者只是從「政治正確」的角度談死亡與悲傷,無法說進心坎裡的泛泛言論? 我觀望了一陣子,確定「笑中帶淚」不是單純的廣告詞之後,終於決定要讀它。我手上這本是六月三十日再刷出版的,四刷(哇!),精裝本,比我想像的厚一些。封面圖是一對母女躺在星空下,睜著眼睛,帶著微笑;低明度的藍綠色系,沉穩但不沉重,搭配中英文書名都用手寫字體,有一種輕鬆談話的氛圍。我注意到封面、書名頁的英文書名都保留原著的設計,「I’M GONE」用虛線構成,既有離開、漸漸消失的符號意象,又有「這是一個假設問題」的隱喻。我心想,好吧,就算寫得不夠好,起碼這書的視覺設計是我喜歡的。 留下曾經活過足跡 哈莉.貝特曼在前言交代這本書的緣起,她與母親蘇西從不避諱談論死亡,但她仍無法想像失去母親之後的日子,於是在她二十三歲因為這件事失眠之後,她請求蘇西寫一本書教她怎麼面對母親死後的人生。下一頁,蘇西以第一人稱說「我離開的那天,大概會是像這樣……」想像哈莉接獲母親死訊的情景,接著從離開的第一天寫到第二萬天。哦,放心,她是跳著寫的,這本書並沒有二萬頁。 一開始讀,對於文字中那些明顯的笑點,我仍有警戒心,可是讀著讀著,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完全不落俗套,吸引我一口氣讀完;讀著讀著,我聽到的不是母親的獨白,而是母女以血緣連結成就彼此;讀著讀著,我想蘇西不是試圖要「教」哈莉什麼,而是爬梳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把她的體悟傳遞給孩子;重點不是「體悟」,而是「傳遞」,就像書裡出現的食譜一樣。哈莉後來在受訪時提到,有一次她照蘇西寫的食譜去做甜點,發現不好吃,她覺得這樣寫進書裡不太好。蘇西卻不以為意,說這也是外婆教她的,好不好吃根本無所謂。哈莉說:「我想我媽只是想把家傳的味道寫下來,用食物勾起我們相處的回憶。」手把手傳遞的過程,其實是在製造回憶,留下曾經活過的足跡。 徹頭徹尾活在當下 在這本書裡,蘇西的文字、哈莉的圖如唱雙簧般,一唱一和,緊密配合,對死亡這件事提出許多極具智慧、無比幽默的觀察:「我可以有一百種死法,但不論是哪一種其實都無所謂。……無論是怎麼死的,死了就是死了,再想也沒用。還不如去看場電影配爆米花。」「父母的死亡是大自然傳遞給妳的訊息,告訴妳一個驚人的事實:接下來就輪到妳了。」「我們應該多和我們的孩子聊聊死亡。我們如何用心迎接新生命,就該同樣重視生命的逝去。」「我們一生都在籌畫,婚禮、生日派對、早午餐……為什麼最後就停下來了呢?花點時間想想妳要用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吧。」所以這是一本談死亡的書,是嗎?我覺得她們徹頭徹尾說的都是活著,活在當下! 而最讓我感動、闔上書後餘留心裡的溫暖,是蘇西最後寫下的那一段話:「其實妳早已經知道所有的答案。妳並不真的需要這本書。」這樣的放心、這樣的信任、這樣的成全彼此的生命既互相依賴又各自獨立,是死亡帶不走的深情,也是做子女的最大的欣慰。 死亡是如此自然,悲傷是如此自然,當難過的日子像雲一樣過去,也是自自然然;沒有牽腸掛肚,沒有戀戀不捨,我敬佩蘇西的智慧,也讚歎哈莉勇於說出自己的怖畏,在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時候。也許我們都應該做這樣的練習,去想想「我離開之後」。 前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馬華的歷史魅影 黃錦樹《民國的慢船》 下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奇蹟來自對醫師的信任 《世上最快樂的工作: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 杜元坤的行醫哲學》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6【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7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圖文書2《章魚媽媽》】不用靠神力 請賜給我力量!【圖文書1《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生命自會解答一切【書頁微光】《流量國度》顛覆世界 造就自媒體盛世【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作者其他文章【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閱來悅愛《這裡,那裡》】沒有最完美的生活選擇【閱來悅愛】《我的腦袋去哪了?》 隨時隨地探索想像世界【閱來悅愛】《盆栽先生》 從植物思索人生功課【閱來悅愛】《紅燈先生和綠燈先生,不想工作了!》幽默探討工作意義【閱來悅愛】以待客之道款待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