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 金剛經講話第二 見身無住離相見性分第二十❶

星雲大師 |2019.11.09
3297觀看次
字級
龍門石窟第1280窟奉先寺菩薩像(局部)/唐上元二年/河南洛陽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不應從三十二相等處去求見如來。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諸相具足,

是性德圓滿而示現的幻相,

是為了度化眾生才顯現的,

並非真實的法身,不過是一時的假名罷了。

譯文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具足萬德莊嚴的圓滿報身,就是佛的真身嗎?」

「不是的,佛陀!不應該從圓滿色相的報身處去求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說過,圓滿報身只是因緣假合的幻相,不是不變的法性理體,只是假名為報身而已。」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三十二相,乃至如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的大丈夫相,是佛的真身嗎?」

「不是的,佛陀!不應從三十二相等處去求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諸相具足,是性德圓滿而示現的幻相,是為了度化眾生才顯現的,並非真實的法身,不過是一時的假名罷了。」

原典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①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②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

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③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註釋

①此分說明如來的圓滿報身、百福莊嚴相,應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諸相才能見性,也才能見得如來法性身。

②具足色身:指圓滿報身佛的總相,整體。

③具足諸相:指圓滿報身佛的別相,個別之殊相。

講話

關於身相的問題,在第五分及第十三分,佛陀曾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經中所指的身相與三十二相,指的是如來百福莊嚴的應化身。第二十分經文中的「具足色身」和上述的應化身,有沒有什麼差別呢?

前分佛陀建立佛眼貫通五眼,遍知恆沙界眾生的心念,且以「三心不可得」的智慧為用,去除內心之相,而說明廣行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此分為破除行者對佛顯現於外的具足色身,及五眼神通妙用生起的執著相,因此再以「見身無住」,去除吾人對佛陀身相所生的貪著。

一、圓滿報身非真如來。

二、隨形相好非真如來。

第五分和第十三分的身相、三十二相,是指隨機度生的應化身,但此分的「具足色身」則指萬德莊嚴、百福相好的圓滿報身。佛陀在經文中開示道:「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所謂的「如來」是法身佛,亦即表明具足圓滿色相、莊嚴相好的報身,並非是真如理體、無相的佛法身。

一、圓滿報身非真如來

此分佛陀正顯「佛非以色見」的道理,蓋清淨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哪裡有永恆實存之相?佛陀藉「見相非住」之理,重申福德無真實之性。具足色身之相,仍屬有為法,並非不染一塵的般若法身。

《金光明最勝王經》:

「善男子!一切如來有三種身。云何為三?一者、化身;二者、應身;三者、法身。……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了知法身?為除諸煩惱等障,為具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

前二種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實有,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離法如如,離無分別智,一切諸佛無有別法,一切諸佛智慧具足,一切煩惱究竟滅盡,得清淨佛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攝一切佛法。

經論中關於如來三身,說法不一,約之為三種:

(一)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

(二)法身、報身、應身。

(三)法身、應身、化身。

其關係如下:

自性身-----------法身

-法身

受用身--自受用身--報身

他受用身

應身

變化身-----------應身- 化身

佛陀在第五分和第十三分先破除應身非法身之執念,此分則更進一步把圓滿報身的執念,也一併破除淨盡,令行者不被有形的身相所迷惑,而忘失有個獨超三乘六道的如如之身。

至於「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此三句式,前文已多次說明。「如來說具足色身」,是佛隨世俗而說;「即非具足色身」是順真諦而說;「是名具足色身」則為中道第一義諦說。

法身離言詮、形色,非有為的色身所能涵蓋,其功德莊嚴,又豈是三十二相可道盡!如《維摩詰經》所說:

「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以清淨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

又如黃檗禪師之《宛陵錄》云:「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瞋、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佛法等。若不會此意,縱爾廣學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識自心,皆名邪行。」

太原孚上座有一次在揚州光孝寺講《涅槃經》時,有一禪者,因聽講至三德法身,廣談法身妙理時,禪師忽然失笑。

孚上座講罷,便請禪者喝茶,請問道:「我對佛學的研究,僅是依文解義,不夠深契佛旨,適蒙見笑,希望您能不吝慈悲,給予指教。」

禪師:「座主剛才所講的三德法身,在我聽來,座主並未認識法身。」

座主:「我剛才所講的,有哪些地方不妥呢?」

禪師:「你再講一遍。」

座主:「法身之理,猶若太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隨緣赴感,靡不周遍。」

禪師:「我不說座主講的不對,只說座主對法身之體相妙用,未能認識。」

座主:「既然如此,請慈悲為我開示。」

禪師:「你信得過我嗎?」

座主:「我怎能不信呢?」

禪師:「那你從現在起,停止講經旬日,於室內端然靜慮,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起放下!」

座主就聽從禪師所言,每日靜心息慮,從初夜至五更,一天聞鼓角聲,忽然契悟,便去扣禪師的門。

禪師:「教你保任大法,夜來為何酒醉?」

座主:「今日始知,過去講經,將生身父母鼻孔扭捏太緊,致使不能任性逍遙,從今以後不敢在語言文字上多生是非!」

座主便罷講經,遍歷諸方,終能名聞宇內。

孚上座離卻文字解義,斂心澄慮,觀照寂然,善惡諸緣一時拋下,終於明白語言文字不過是渡河之舟,揹負無用,而契入生身父母、恩義不及的真人面孔。

吾人對於形相色身,心起尊卑高下的妄想,不知自尊自重,昧於本心,向遷流幻化、敗壞危脆的四大、五蘊之身,苦苦探求消息!不知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不喚醒心內的真佛,致使有廟無佛,有佛不聖,任廟堂頹圮,香火斷絕。

有一挑水禪師離開了寺院,而與乞丐共起共住。他在貧窮的乞丐生涯中,冶煉自心,從困苦的物質,體會法界無限的妙用。

當他日漸衰老時,有一位朋友教他一種不用行乞的謀生之道──以飯做醋,他便以此法度日,直到圓寂。

在他離開乞丐群時,他的一位乞丐朋友給了他一張佛像。他將這張佛像掛在茅屋的牆上,並在旁邊貼了一張紙箋,上面寫道:「阿彌陀佛先生:此室頗窄,你暫且委曲在此,但請不要誤會我是在求你幫助我往生你的極樂淨土。」

挑水禪師,自尊自重,不求淨土、不羨諸佛,隨所住處,恆為安樂國土,知生死不息,非他所造,皆因無明妄想,起貪瞋邪念,錯亂因果而起。

占卜算命,也算不盡恆沙界的心行;消災祭祀,又豈能消盡川流不息的三心妄想?四祖道信謂牛頭融禪師:

百千妙門,同歸方寸。

恆沙功德,總在心源。

進入日本的永平寺境內,經過半杓橋,即見有一刻著「杓底一殘水,汲流千億人」的石門。

道元禪師在日常用水時,杓底總一定還留有一點餘水,再倒回谷川中。有一次,侍者問其原因,禪師回答:「為了讓兒孫使用。」道元禪師所遺留下來的佛法之水,經過七百年後,至今仍能解除無數人心中之焦渴。

在識透法身非三十二相所能述盡,見「諸相非相」的真諦,知方寸顯百千法門,心源現恆沙功德,吾人在行住坐臥中,即能如道元禪師「常留一滴水」,遍流千億人,為恆沙界一切有情,解除生死的乾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