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 難忘麵食香

文/吳一忠 |2019.10.29
1494觀看次
字級

文/吳一忠

參加中餐麵食職訓,課程包括製作麵條、發糕、蔥油餅等。認真聽教師講解配方,跟著練習攪拌、揉捏,當成品從蒸籠冒出縷縷白煙,傳來撲鼻香氣,讓我不禁想起了父親的麵食。

先父追隨政府來台,官拜陸軍中尉。因一家七口食指浩繁,礙於生活壓力,不得不提早申請退伍,希望做個小生意改善家庭經濟。

卸下軍職後,父親賣過麵條、水餃皮、饅頭等,無奈時運不濟,輾轉流離遷移,只能勉強糊口。後來到公家機關當基層職員,薪水微薄依舊難以度日,每逢月底捉襟見肘時,父親會以公家配給的麵粉做拿手的麵食,暫度艱困日子。

父親自製的麵條,因以手力多次壓揉,筋性Q彈又好吃,是一般麵攤所無法比擬的。他最常做的麵疙瘩,製做起來更是簡易又方便。

首先,將麵粉圍成中空狀,些許水加上適度的鹽,從中間慢慢添加,邊攪拌邊看黏稠度,只要不黏手即可。然後以湯匙挖成片狀或是用手撕的方式,放入燒滾的熱水中,待浮起來即可。麵疙瘩嚼勁十足又有飽足感,雖然配料只有蔥花和大白菜,倒也吃得津津有味。

有時父親也會略為變化,做包子給我們打牙祭。那是比較花時間的做法,我們只能在一旁觀看,看著父親揉麵糰,再將包子捏成花瓣型,一顆顆放進蒸籠裡。等到熱呼呼、白胖胖的包子一出籠,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雖然內餡只有青菜,但已是當時最好的享受了。

父親仙逝三十多年,我也年過耳順,憶起兒時的情景,不免惆悵感傷。當時物資匱乏,小蘿蔔頭總有一顆填不滿的胃,如今經濟條件大為改善,但偶爾仍會自己做麵疙瘩嘗嘗。

盡管坊間有許多不同作法,但我仍是沿襲父親的方式,或許,只為了一種懷念的滋味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