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奇緣 野外遇驚喜 文/吳一忠 |2024.09.01 語音朗讀 33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山羌是日行動物,喜歡獨自行動。圖/123RF公山羌有短角,臉部也有Y型黑色條紋。圖/123RF山羌體長僅約1公尺。圖/123RF圖/123RF 文/吳一忠從2019年起,山羌已不再列為保育類動物,而降為「一般野生動物」,顯見山羌的族群不但發展穩定,而且總量也到達一定數字,因此行走在台灣山林中,只要足夠幸運,就有機會遇這群害羞、膽小、機靈、警覺性高的山林小精靈……炎炎盛夏,想找個地方清涼消暑,兩老決定到新北三峽「熊空林道」一遊,那兒遠離塵囂,坐擁叢林、瀑布、清溪、幽潭,仿若超大型的天然冷氣房,是個最佳的避暑勝地。健走於森林中,諦聽山水間的對話,沐浴芬多精與負離子的洗滌,伴隨蟬鳴鳥叫與猴群跳躍,譜出大自然優美的樂章,何其悠閒滿足!不知不覺抵達步道底端,老伴意猶未盡,續往竹坑山原始林道走。遇見山中小吠鹿「咦!那隻是什麼?」老伴輕聲的問,深怕驚擾藏在樹間的動物。「應該是山羌吧!」仔細的瀏覽觀察,對照網路上的圖片,果然是山羌。以往只是聽聞其聲或驚鴻一瞥,如今居然在淺山步道出現,而且近在咫尺,這未免也太神奇了!只見小山羌坐臥山徑旁,溫馴卡哇伊的模樣令人驚喜,趕緊捕捉入鏡,並保持安全距離,躡手躡腳的靠近,小山羌感受到我們並無惡意,居然一起同框入鏡,真是難得的情緣。山羌俗稱羌仔、黃麂、吠鹿,雄性常發出類似狗吠聲,因此又稱為「吠鹿」。但台語形容人的哭聲悽惻為「嚎呷像羌仔」,或許是哽咽時往往「沃!沃!」聲音不斷的原因。野生動物勿濫捕山羌和水鹿、梅花鹿是台灣僅有的3種原生鹿科動物,以往是獵人的狩獵目標,近年來保育觀念提升,加上受到野保法保護,數量似乎有增加的趨勢。但因山羌生性膽小警覺,喜歡單獨行動,想親見就要靠機運了。山羌以野菜、鮮草和嫩葉為食,過去分布於全台,如今低海拔棲地遭到破壞,造成極大的生存壓力,希望山友幸運巧遇,應本著護生的觀念,不要獵捕、追趕、驚擾,讓牠們快樂地在林間生活。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山羌族群 穩定成長中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天然維生素 紅棗豆中之王 楊桃豆【大地丰采】浪漫黃金雨 阿勃勒之美滋補珍寶 蓮藕善緣龍珠果 台灣六○年代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