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的玫瑰花種植基地。
圖/陸傳君提供
陸傳君(右)和妻子梁瓊丹在玫瑰花種植基地。 圖/陸傳君提供
「鮮花太多,要種就種有特色的。」經過一段時間研究,陸傳君決定在雲南種植大馬士革玫瑰。他跑遍雲南省各州市,綜合考慮海拔、氣候、土地等各方面因素,最終選在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文/記者林碧鋒、曾維
八十二歲的陸傳君曾是一名航空機械工程師。如今,他和家人都被玫瑰花從台灣吸引到了雲南,在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的哀牢山擁有一片玫瑰花種植基地。他打趣說,自己的工作「從空中到了地面」。
陸傳君一家的「雲台情緣」始於二○○六年。他和妻子梁瓊丹退休後到大理旅遊,聽朋友談起昆明有亞洲最大的鮮切花拍賣市場。為什麼不投資種點花?「我當時想著做點產業也好,可以幫助鄉下貧困的老百姓。」他說。
選種大馬士革玫瑰
「鮮花太多,要種就種有特色的。」經過一段時間研究,二○○七年,陸傳君決定在雲南種植大馬士革玫瑰。首先面臨的是在哪裡種的問題,他跑遍雲南省各州市,綜合考慮海拔、氣候、土地等各方面因素,最終選在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新平縣建興鄉洋坪村曾是礦區,村民種玉米收成不盡如人意。陸傳君和當地政府談到自己的種植計畫,雙方一拍即合。作為縣裡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陸傳君的公司享受當地給予的土地租金等政策優惠,原計畫租一千畝地,最後翻了一倍。
土地有了,該如何種植?作為一名跨行創業者,起初他懂得並不多。為了「取經」,他和妻子特意前往河北,找到當地一個較早種植大馬士革玫瑰的基地討教。
「農業種植需要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遇到不懂的我就到處請教。」十餘年精心耕耘,讓陸傳君漸漸成了大馬士革玫瑰種植的行家。
「大馬士革玫瑰只在每年四到五月盛開。」他告訴記者,五月以後就到了除草、修剪、保養的季節,十月開始施肥,直到次年又迎來花期。
讓玫瑰花香飄兩岸
二○一七年十月,陸傳君的兒子陸世傑帶著妻子和女兒從美國來到玉溪,此後每年都會在此生活好幾個月,幫助父母打理公司。如今陸世傑夫妻主要負責市場推廣和產品銷售等工作。
每到玫瑰花採摘生產時節,陸傳君都帶著兒子一起到種植基地。「除了教他技術,我還教他如何跟當地農民打交道。」陸傳君說。
「退休了還在打拚,很多人不理解。」梁瓊丹始終陪伴著陸傳君在雲南的大山裡創業。她說:「從無到有,很高興我們堅持了下來。」
如今,在陸傳君二千畝的玫瑰花種植基地,有當地近百名村民從事田間管理工作。陸傳君自豪地說,只要能勝任工作的村民,公司都提供機會,採花季繁忙的時候需要將近一百五十人,「這對一些老百姓來說,也是不錯的收入來源」。
陸傳君反覆提到,選擇來雲南種玫瑰花的初衷是扶貧。「我在上海出生,希望把退休攢下的錢用來投資,回饋國家,幫助更多貧困群眾。」
二○一五年七月,陸傳君公司的玫瑰產品進入台灣市場,成為滇產首批出口台灣的玫瑰花深加工產品,並與台灣的研發團隊建立起合作關係。如今大馬士革玫瑰精油、純露和花茶等產品正在穩步拓展兩岸市場。
「父母鋪好了路,我們一定努力走下去。」兒子陸世傑說,目前公司生產線可年加工六百噸鮮花,未來計畫逐步將種植規模擴大至一萬畝,成為一家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農業觀光旅遊為一體的農業綜合型企業。
「我們還會不斷研發新產品,讓玫瑰花香飄兩岸。」陸傳君對未來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