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召開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討論一○九年度軍公教待遇調整案,除了四位學者基於刺激消費,帶動民間調薪,呼應央行楊總裁的財政擴張效果,以及北、高兩市代表在中央提供財源前提下贊成調薪,其他九位中央政府代表都持反對態度,因此人事總處上報給行政院的建議是「不調薪」;蘇揆考慮數日後,立即決定明年不為軍公教加薪。
政府拒絕為軍公教調薪,但另一方面連續調了三年的基本工資,今年還是要繼續上調,處理方式南轅北轍,道理說法自相矛盾,可以看出蔡政府兩面手法的不當。
首先,勞工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政、學各方組成,勞工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和資方代表據理力爭;而在審議軍公教待遇的十五位委員中,除四位學者外,其他全是雇主身分的政府代表(包括勞動部),竟無「受雇者」代表的軍公教人員參加,審議委員會的代表性和衡平性的荒謬和不公平,實已到違憲的地步,當然無從寄望待遇調整的決定能夠公正合理,也不可能擺脫政治考量。
其次,基本工資即將要連四漲,政府的理由是勞工的平均實質薪資只和十七年前相當,亦即過去十七年間勞工調薪的幅度追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相較之下,軍公教人員自八十八年起至今只調了待遇五次(每次只調整百分之三),過去二十年期間軍公教調薪幅度累計只有百分之十五點九三,顯然低於二十年累計的物價上漲幅度(百分之二十一點○三)。換言之,軍公教的實質薪資比二十年前還要低了百分之五點一,比一般勞工還要悲慘。人事總處說會綜合考量民間薪資、物價變動、平均所得、經濟成長率及財政負擔等因素,最後卻以去年才調薪百分之三,物價穩定,財政負擔增加作為不調薪的理由,根本是睜眼說瞎話。
更遭人非議的是,面對勞工低薪的困境,政府用盡威脅利誘的手段,要求企業為員工加薪,包括對加薪的企業和高薪的外來人才給予減稅,金管會在證交法中規範全體上市櫃公司,今年六月起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全體員工平均薪資及調薪情形,明年六月起必須在年報中申報員工年度薪資資訊。身為全國最大雇主的政府,竟然如此對待受其雇用的軍公教,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又如何作為企業的表率,讓企業調高薪資?
雖然蘇院長已經做出了軍公教不調薪的政治決定,但我們還是呼籲蔡政府公平對待企業的勞工和軍公教人員,為了消除調薪的政治因素干擾,未來不妨訂定「隨物價指數和經濟成長率連動」的調薪機制,亦即當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上漲超過百分之三時,即應按累計物價上漲幅度自動調整受雇者薪資;若經濟成長率到達一定程度,也應加計調整幅度,讓軍公教和一般勞工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在建立指數化調整機制前,我們建議央行楊總裁(基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張者立場)和勞動部許部長(基於為受雇者爭取基本權益的立場),請從雇主的身分,基於同理心看待政府雇用的勞工,應予以公平善待,而擴張性財政政策如果不能從軍公教調薪做起,政府有何立場或要求要求企業為勞工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