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8】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26

星雲大師 |2019.07.03
2820觀看次
字級
關懷長者,除了給予甘旨奉養,給他心情愉快,還要給予信仰,讓他對未來有得救的希望,這才是對老人真正的關懷。圖為佛光山於2011年12月2日舉辦「佛祖巡境.全民平安」祈福遶境活動,展現台灣宗教與社會的和諧。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2

如何安度晚年生活如何安度晚年生活

【問】大師說,生命不是臨終時才需要關懷,生的時候就要給予照顧,尤其現代社會因醫藥、科技發達,人的壽命延長,高齡化的社會帶來的「老人問題」,已然成為舉世共通的問題。請問大師,如何才能幫助老人安度晚年的生活呢?

【答】談到老人關懷,不但「社會老齡化」是現在舉世共通的問題,「獨居老人」更是極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現在有很多老人不僅生前乏人照顧,有的人甚至死後多日才被鄰居發現,真是老境淒涼,情何以堪!
老人最怕孤獨,不能單獨生活,就如小孩子不能讓他單獨留在家裡。現在所好者,社會上有托兒所,也有托老所。尤其現在有許多外籍勞工,菲傭、越傭、印傭等,他們除了幫忙開發中國家建設外,也做了許多老人的侍者。
但是,老人縱然有兒女請來的外籍僕傭照顧,心靈上還是很孤獨,沒有依靠,缺乏安全感,所以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顧」,其次才是「經濟幫助」。中國社會過去講究晨昏定省,承歡膝下,能對老人噓寒問暖,隨時表達關懷,還是很重要。
中國過去一向以「禮儀之邦」自居,中國人是個非常重視倫理孝道的民族,但是曾幾何時,現代人的孝親思想已大不如前,所謂「人心不古」,尤其「久病床前無孝子」,多年前我曾因開刀住進榮總醫院,在醫院短短幾天,看到「病房百態」,感觸很多。
例如,在兒童病房裡,父母每天都在一旁照顧,而老人病房裡卻難覓子女的身影。也有一些子女難得到醫院探望父母,手上卻帶著錄音機,他不問病情,只問:「要給多少遺產?房子要給誰?財產怎麼分?」等話錄好,掉頭就走了。有的病人則是送到醫院時,兒媳一大堆跟著來,過世時,卻一個也沒到。真是「只有慈心爹娘,沒有慈心兒女」。
所以,老人如何安養天年?自己也要有所準備,凡事應該在有生之年就早作安排、交待,尤其對於財產的處理,最好生前就能預立遺囑,有的捐給國家社會,有的捐助公益團體,有的分給兒女;只要自己心甘情願,早一點處理,免得最後兒女因為互爭財產而兄弟鬩牆,甚至自己也無法入土為安,像多年前的一位水果大王不就是這樣嗎?
老是生命循環的自然現象,經典中記載,人老的時候,因盛色、氣力、諸根、壽命等境界衰退而令人感到苦惱。但是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經驗、智慧,都是無價的財寶,應該傳承給下一代,所以社會應該重視老人的智慧與經驗。
在佛經裡有一個「棄老國」的故事。話說在棄老國裡,有一條荒謬的規定,凡是老人都必須驅逐到遠方拋棄,不可以養在家中。因為國王認為老人是多餘的,既不能做事又浪費米糧,所以在這個國家裡,舉目所見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卻看不到任何一個老人。
有一位大臣很孝順,眼看父親年老,如果依國家規定,應該驅離出境,但是他不忍心把老父親流放山林,就瞞著親友鄰居,偷偷地挖了一個地窖,把父親藏在裡面奉養。
後來這個國家的作為觸怒了天神,想要施以懲罰,就以四個問題來為難國王。結果舉國上下無人能解答問題,眼看即將受到天降災難時,所幸靠著這個老人的智慧而拯救了全國,所以後來國王下令,全國不得棄養老人,要尊敬、孝順、奉養老人;如果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人,都要治以大罪。從此棄老國因為有老人智慧的傳授,變得愈來愈富強安定。
年老的人,最大、最寶貴的特長,就是他們的人生經驗豐富,這些經驗常常就是處世的智慧,這些智慧也是國家社會最珍貴的寶藏!所以老人們應該展現生命的智慧,自己要懂得如何安度晚年,這是很重要的。
從信仰獲得心靈寄託

老人如何才能老而不懼?我有一個「養老十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早起十念法:一早起床,心中稱念佛菩薩聖號,讓信仰成為心中的寄託和希望。
二、晚睡一炷香:晚上睡前靜坐十或二十分鐘,令心平靜。
三、飯前五觀想:吃飯時心懷感恩,保持歡喜愉快的心情,多食清淡食品,不要增加腸胃的負擔。
四、生活要放下:思惟一生的功名、情感、得失,如過眼雲煙般不實在,而逐漸放下執著。
五、老死不可怕:死如更衣,如搬家,如睡眠,色身雖壞了,但真心佛性不減,只要積極培福,增長慧命,必有光明的未來。
六、心中常懺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到老年,多少會反省一生中的過錯,而深感懊悔和遺憾;若能真心懺悔,就像清水洗滌過一樣,人格便能昇華,心中也能坦蕩。
七、布施能喜捨:人到年老,總覺得身邊要有錢才有安全感,或者預留財產給子孫;事實上,「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若遇不孝子孫爭奪財產,情更難堪。何妨將身外之財用來廣施十方,厚植福德,來生得生善處,也能庇蔭子孫。
八、發心肯服務:退休後,生活空間更廣,時間更多,可發心投入義工行列,為人服務,以擴展生活領域,更可與人廣結善緣。
九、幽默常歡笑:人云「一笑解千愁」,時常保持開朗歡喜的心情,不但有益於身心的和諧與平衡,更能為人間增添歡喜。
十、健康要運動:「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運動可以活絡筋骨,讓身心活動起來。
老人最重要的,要會安排生活,平時要會念佛、看書,身體好的人可以到處旅遊,最少要歡喜與人談話、蒔花植草等,培養多方面的興趣,自能安度晚年。
老人尤其要保持心情的愉快,對未來要充滿希望,若能早晚念佛,從信仰中獲得心靈的寄託,當面對死亡時,能夠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無有掛礙、無有恐怖;能因信仰而度脫苦厄,這是最好安度老年生活的方法,也是兒女對老人最大的關懷。
過去我曾提出「四等防老」的方法:
一、經濟方面:多方開源節流,為自己儲備養老金。
二、健康方面:常運動、生活作息規律、注意營養的攝取等。
三、信仰方面:擁有正知正見的信仰,不僅在心靈上有所皈依,精神上有所寄託,同時還能廣結善緣,結識許多同道好友。
四、興趣方面:妥善安排休閒活動及興趣的培養,拓展生活圈。
另外還有「四等養老」的方法:
第一等養老:要修好緣來養老。
第二等養老:要靠智慧來養老。
第三等養老:積聚金錢來養老。
第四等養老:依靠子孫來養老。
老人固然是要靠智慧,靠自己結好緣來養老最好,但兒女孝養父母,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過蓮池大師在《緇門崇行錄》裡提到,孝順有三等:「生養死葬」,只是小孝;「榮親耀祖」,是乃中孝;「導親脫苦」,才是大孝。在佛教的《本事經》及《孝子經》也一致說道:「能開化其親,才是真實報父母恩。」
《毗奈耶律》也說:「父母若無信,則使起信心;父母若無戒,使住於禁戒;父母性慳吝,則使開智慧,為子能如是,始足報親德。」所以我們關懷老人,孝順要從這三點同時進行。給予甘旨奉養,給他心情愉快,給他念佛信仰,讓他對未來有得救的希望,這才是對老人真正的關懷。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