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小集》楊錦郁穿過一樹的月光

李瑞騰 |2007.07.23
480觀看次
字級

我初識錦郁在一個特別的文學場。

一九七○年代中期,我在華岡讀中文研究所碩士班,課餘也開始接觸一些出版社,得有機緣到王榮文的遠流出版社兼差,在那裡認識小說家黃春明先生,我請他上華岡演講,盛況空前。就在那一次的活動上,我認識了在家政系讀大一的錦郁,到今年整整三十年。

錦郁大二轉中文系以後,也曾試寫過散文和小說,但並不積極;她真正與文字為伍是大學畢業在出版社工作那一段時間,她必須蒐羅很多名人資料編寫傳記,翻譯諸如鄧肯、富蘭克林、約翰生等名人傳記;那應該是極重要的文字鍛鍊吧!至少在她往後很長一段時間,使得她能夠以自由撰稿人身分,替出版社、雜誌社、報社做人物專訪、現場報導等,都顯得駕輕就熟。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她開始想把自己的聞見思感寫出來,同時也試著探索家族變遷。

一九九○年十月,我們合出了一本散文集《深情》(九歌),裡頭收的是她二十幾歲寫的一些感性作品,在〈後記〉中她有一段話說:「年過三十,歷經了人間至痛的死別,方才知曉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缺憾,在一番椎心的哀痛後,表面上心湖不興水波,暗地裡則情感洶湧奔流。」這一來是她生命的基調,二來則是她散文的筆調,水波不興與洶湧奔流,看來那麼強烈的對比,卻集中於一身,則錦郁非得藉寫作以自我調適不可,此即她日後在連出三本人物報導文集:《嚴肅的遊戲》(三民,一九九四○)、《用心演出人生》(彰化縣立文化中心,一九九五)、《溫馨家庭快樂多》(健行,一九九六)之後,決心在抒情散文領域用心用力經營的緣由。

因此,從《深情》中的喪父之痛到新書《穿過一樹的夜光》(九歌,二○○七)的喪母之哀,我陪她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包括她自己幾次進出醫院,刀起刀落之際,當然都在和死亡搏鬥;有太多的時候我都只能讓她獨自應對,明明知道她咬牙含淚,但她卻只輕描淡寫告訴你一些體驗和感受。

一九九九年出版的《記憶雪花》(九歌)是完全屬於她自己的第一本抒情散文集,我的好友顏崑陽教授以「她真真切切地抒寫自己」為題為她作序,崑陽說:「很久以來,我便已不是一個很容易被感動的人;但閱讀《記憶雪花》,我必須承認,被她感動了。」崑陽治學嚴謹,他當然會交代他被那些篇章感動,以及何以會感動等。我的感受當然比崑陽直接而強烈,包括閱讀其後的《遠方有光》(九歌,二○○三),她筆下的每一件事,於我而言,都那麼真切,感受至深,我曾想拉開距離論她散文,但很難。

出版《穿過一樹的夜光》之際,她已到淡江大學中文系的博士班報到了。她將會有一個全新的學習經驗,日後合該也會回應在她的散文寫作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