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嘻哈娘 樂在動手動腳跳街舞 文/葉語容 |2019.06.22 語音朗讀 36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穿上改良版的和服,露出修長美腿,展現「和風媽咪」風格。圖/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提供 芋圓老師(左前)認為人人都能變嘻哈娘。圖/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提供 婆婆媽媽穿起亮晶晶的舞衣,和年輕人站在一起,一點也不遜色。圖/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提供 青銀兩代合力跳街舞,並以《後宮媽咪》奪得冠軍寶座。圖/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提供 杜寶琴(右)和女兒Claire一起練舞,不僅身體變得更好,也更有自信。圖/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提供 阿粉跟女兒RuRu(右)一起學舞後,感情親密得像姐妹。圖/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提供 文/葉語容 許多年輕人常會抱怨自己跟父母親沒話聊,長輩也常碎念聽不懂年輕人的音樂、看不懂年輕人跳的舞,加上因為代溝,生活難免有磨擦,但「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裡的八位成員,卻打破世代鴻溝,青銀兩代一起玩嘻哈、跳街舞,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愈活愈年輕,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扭轉中年發福的命運…… 跳舞打破刻板印象 從二○一七年開始,台北市仁濟院與仁濟院安老所便定期舉辦「青銀嘻哈街舞大賽」,活動特色就是鼓勵世代交流──年輕人跟長者一起組隊報名比賽,讓年長者拓展更多可能性,也想打破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所以凡是得到前三名的隊伍,還有獎金可領。 主辦單位後來發現,鼓勵兩代一起跳嘻哈後,發現老人能做到的事,其實比想像中多很多,不少老人多動多玩後,手腳變俐落了,人變得開朗愛笑,社交能力變佳,無形中落實了銀髮族「減法照顧」的目的。 團內有兩對母女檔 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目前共有八位成員,裡面除了一位二十八歲的Ruru和媽媽阿粉是「母女檔」之外,其餘都是五十到六十多歲的媽媽、婆婆、奶奶,年紀最大的杜寶琴今年六十三歲,已經有三個孫子了!「我女兒Claire以前也是舞團成員,後來因為出國讀書只好退出。」杜寶琴說。 二○一八年,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以《後宮媽咪》的曲目贏得仁濟院嘻哈街舞大賽冠軍,還曾遠征參加過萬巒豬腳盃街舞比賽,贏得第三名的佳績。 婆婆媽媽們坦言,她們年輕時根本沒聽過「街舞」,當時流行的是比較輕快、熱門的「狄斯可」舞曲,節奏不強也不快,但這在民風保守的當時,已被很多衛道之士,直接把「跳舞」聯想成「不正經」的活動,甚至警察還會大力取締學生舞會。 不求難度張力取勝 帶領「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十幾年的舞團老師周偉誠(芋圓)說,一開始,這群婆婆媽媽只是陪小孩來上課,後來看著孩子開心蹦跳,大人也忍不住心動想組團來跳,在獲得芋圓老師同意後,「動手動腳嘻哈娘」成軍了,沒想到一路就跳了十幾年。 教小孩跳舞和教大人跳舞,有什麼不同?芋圓老師認為,年長者需要更多鼓勵,才容易展現自信。而且現在的街舞比賽,更強調表演的故事性、完整性,譬如舞團拿到冠軍的曲目《後宮媽咪》,就是以當時很夯的宮鬥劇作背景來編的。「長者跳舞,不強調技巧的難度,但要加上肢體、表情的展現力,才能把故事張力發揮出來。」嘻哈娘舞團成員杜寶琴說。 表演力更勝於舞動 事實上,每次上課前半小時,芋圓老師都會帶著大家做一套從頭到腳的暖身運動,加強伸展、肌肉訓練,達到運動及舒展的效果。「運動前的暖身非常重要,年長者跳舞,不論做任何動作都要量力而為,不要特別冒險,硬要嘗試高難度動作。」芋圓老師提醒。 芋圓老師說,其實,「表演能力」對台上的舞者來說才是最難的,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能出錯地舞動肢體,還要表演出情緒、情感,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只要一緊張,表情僵硬、肌肉抽動、忘記動作都是家常便飯。 拋開枷鎖找回自信 何況囂張、溫柔、狂野……種種情緒,平常要表現就有些難度了,還要搬上舞台表演,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當基底,很容易會亂了陣腳。所以上台表演,可說是鍛鍊「自信」的一個過程。 為了讓表演更盡善盡美,嘻哈娘舞團成員們拋開年齡枷鎖,穿上街舞辣妹常穿的亮片上衣短熱褲;或穿改良版的和服搭熱褲,露出修長美腿,表演日本風格的「和風媽咪」;或旗袍加過膝長馬靴,演出宮廷劇的「後宮媽咪」;或是酷酷帥帥的全身迷彩裝……活力完全不輸年輕人。 運動打造健康生活 平心而論,嘻哈娘舞團充其量只是個業餘舞團,但每周卻排定三天晚上練舞,其中一天上課兩小時,另外兩天相約到公園複習,以運動量來說,算是非常足夠的,所以跳了許多年後,個個顯得青春有活力,自信又大方。 芋圓老師觀察發現,嘻哈娘舞團的成員,生活態度是在快樂中保持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讓她們對「健康生活」更有信心,因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相約一起跳到九十 一旦讓年齡的增加限制了個人的活動力,自信心就愈會減損,若能用些技巧或方法突破限制,擴大生活空間,不但不會腰痠背痛或不能走動、不能蹲,生命的畫布還可以畫出絢麗的色彩。 「我們大家相約跳到九十歲!」這個約定的背後,不只是一種對跳舞熱愛的情懷,更重要的是,有一項寄託可以讓自己專注,超越年齡的限制,而且可以有一群知音共同實現一個夢想。這種感覺,應該人人都期待! 退休人生怎麼規畫,才能擁有充實愉快的樂齡生活?董氏基金會最近出版《樂齡圓夢實踐家》,書中有多位退休圓夢的素人實踐家,以自身的經驗,分享精采的生活。 杜寶琴 癌後跳出活力 六十三歲的杜寶琴,已是三個孫子的婆婆了,因為家裡開工作室,目前還在工作室幫忙。 二○一七年,杜寶琴「意外發現」罹患淋巴癌第三期,一開始衝擊很大、無法接受。舞齡達十幾年的她自我反省:「我這麼養生,怎麼會罹癌?」還曾問過醫生說:「我一直有在運動,為什麼還是得了癌症?」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了信心。 醫師回答她:「不要這樣想!罹患癌症的原因很多,其實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只是有沒有演化成癌症而已。或許就是因為你有規律運動,所以化療後的副作用才這麼輕微。」 化療結束後休息了約半年,正好趕上嘻哈娘舞團報名街舞比賽,她也不落人後參加,得到冠軍讓她很有成就感。這個過程,昇華了杜寶琴對疾病、養生的看法。她說:「我也覺得是運動讓我恢復得比較快,也讓我對『追求健康』的信心更加堅定。」 如今她可以從早上八點安排活動,一直忙到晚上快十二點入睡,仍自覺精力充沛;她說,每天少則走七千至八千多步,有時走一萬五千步,也不覺得特別疲乏。 六次化療期間,前幾次她並未讓姊妹們知道,也找藉口暫停練舞;第四次化療後,她開始跟姊妹們坦白,並一同出遊散心,心境不再被疾病所限制,也開始以平常心看待「罹癌」這個遭遇。「以後癌症會像感冒一樣,只要治好了、定時追蹤就好,不必把它看得太嚴重。」在過程中,她很開心有嘻哈娘眾姐妹給她精神上的支持。 杜寶琴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現在這個年紀不出來,未來還有多少時間?」有些人擔心跳街舞會傷膝蓋,杜寶琴年輕時就學過國標舞及其他舞蹈,認為只要掌握正確舞蹈技巧,就能減少受傷的風險。「不能怕累,也不能怕受傷,在家做家事也會身體痠痛、扭到筋骨呀,與其害怕受傷,不如把體力鍛鍊好,身體反而更有彈性。」 嘻哈母女 感情更密切 今年五十四歲的「阿粉」,已經跳了將近十五年的舞,但直到現在,都還曾聽到別人輕蔑的議論著:「查某人去和別人跳蝦米舞?(台語)」 但阿粉認為,如果已經跟別人講清楚,還是無法接受的話,只要自己有自信就好了,不必在意他人眼光!加上女兒RuRu一起學舞後,母女感情變好了,親戚也常開玩笑說兩人「不像母女,像姐妹花。」讓阿粉樂得笑開懷。 阿粉說,以前只是每周上課,不曾去參加比賽,現在常參加比賽後,愈來愈有自信。雖然比賽的重點不在得獎,但比賽經驗真的可以增加自信心。 阿粉覺得學舞有很多好處,除了心態會變得比較年輕以外,也會比較注意身材,當然也不會悶在家裡、缺乏人際互動,嘻哈娘舞團的成員會相約一起出去玩,分享生活經驗、變成姊妹淘,生活也變得更豐富。 阿粉也鼓勵想學舞的同齡者,新手一開始跟不上是正常的,請不要害羞,要漸進式的跟上,臉皮要厚一點,敢秀、表情豐富,都是需要勇氣和練習的。「表演就是展現一個態度和勇氣!」阿粉轉述芋圓老師的提點。 前一篇文章 來自貓的幸福光譜 下一篇文章 曾信榮騎出生命的奇蹟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 作者其他文章黃泰吉 廖德蘭化破碎心靈為亞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