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刀繪藝術家》王靜 生活是最好的美術老師 文/記者彭卓 |2019.06.02 語音朗讀 22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靜介紹紙上刀繪創作過程。圖/新華社 王靜的紙上刀繪作品。圖/新華社 王靜的紙上刀繪作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彭卓 一枚小刀片,一張銅版紙。這是全部作畫工具。 今年五十一歲的瀋陽人王靜,已從事紙上刀繪藝術二十四年,創作了大大小小幾百幅畫。 紙上刀繪是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創作形式。用一枚小刀片,借鑑中國工筆畫的技法,在銅版紙上去表色、留刀痕,形成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圖畫。 乳白色的小雛鴨、淺粉色的小倉鼠,橙紅色的大柿子、晶藍色的鵝卵石……精雕細琢中,因下刀力道、角度、筆觸、方向、順序不同,紙面上的顏色、線條、觸感也不一樣,不同的點、線、面構成形態各異、生動逼真的圖像和畫卷。 「紙上刀繪的誕生,源於一個小意外。」一九九五年,王靜在遼寧省遼中縣團委工作,為「五四青年節」設計活動請柬時,裁紙刀不小心划到紅色銅版紙,出現一道白色的線條。 「當時我很驚喜,既然能划出線條,能不能形成圖畫呢?我就在一張A4大小的紅色銅版紙上,用裁紙刀創作了一對開屏小孔雀。」王靜說。 刀繪是一門慢功夫 一刀誤,妙韻出。從此,王靜就開始了創作生涯。 「做紙上刀繪需要懸腕下刀,有划、抿、點、蹭、刮等幾種刀法,但基本用力都比較輕柔。」用一枚刀片,王靜的作品可以呈現出版畫、漆畫、刺繡、工筆畫、寫意山水等多種繪畫形式,以一枚刀片展現遠近虛實、濃淡曲直等不同形態。 從「千山鳥飛絕」的孤寂山脈,到霧靄繚繞的「日照香爐生紫煙」,到嗷嗷待哺的新生雛鳥,到晶瑩冰凌的初春小河,再到「一鼠一果一葉」的靜物畫……纖毫畢現的靈貓走獸、紋理剔透的花鳥樹木、挺拔突兀的險峰峻嶺、亦仙亦幻的霧海祥雲,都被王靜以細膩傳神的筆觸,呈現在一張張紙上,展現著「愈剛愈柔」的理念。 做刀繪是一門「慢功夫」。 王靜表示,如果自己每天連續不間斷地作畫八小時,創作一幅畫少則半個月,多到大半年。「紙上刀繪最擅長展現大千世界中的小巧事物,例如一隻小鴨子的每一根絨毛、花瓣樹葉上的每一絲脈絡,都可以用刀尖表現出來。但就因為太細膩,經常是半天都畫不出來半個花瓣,非常考驗耐心。」 王靜告訴記者,紙上刀繪還難在避錯。因無法打底稿,不能先勾輪廓再填充上色,她需執刀直接入畫。「因銅版紙有厚度、光澤度好,一旦留痕就一刀永存,既不能用其他顏色覆蓋,也不能改變線條走向,只能一刀精準、一次成型,不能有任何的敗筆和差錯。」 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春華秋實,夏蟬冬雪。在王靜看來,畫作傳神離不開細膩的觀察。「比如畫鳥,幼鳥的羽毛是針狀無序的蓬鬆狀態,成鳥的羽毛有排列順序和方向;大公雞爪子深色堅硬,小雞仔爪子柔軟嫩紅。再比如畫雪,冰凍的雪、融化的雪、剛飄落的雪,鬆散程度都不一樣,我就要注意落筆間的疏密程度,展現不同的畫色肌理。」 「生活是最好的美術老師。我從小在一個偏遠的原生態小村子長大,經常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撈蝦,一到夏天小雞、小鴨、小鵝滿院子跑,這些與大自然共生的歲月,是我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王靜說。 常年的靜坐捏刀繪畫,讓王靜的腰和胯部受損傷痛,作畫用眼過度,四十歲出頭的她就戴上了老花鏡,手也患上了腱鞘炎和灰指甲。為了避免在銅版紙上留下油漬印記,她常年不敢擦護手霜,手指上都是乾裂的紋理。 在王靜看來,這一切都很值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怎樣辛苦和付出都不會委屈」。 二十四年來,紙上刀繪藝術在王靜的努力下不斷成長,如今,瀋陽被中國文聯等部門確定為中國紙上刀繪文化的起源地。作為紙上刀繪的首創者,王靜還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探討紙上刀繪的繪畫刀法技巧,完善其理論厚度。 「我希望可以無償推廣這門技法,讓所有想學紙上刀繪的人都可以學得起、學得會,讓更多人了解其魅力和價值,爭取讓這門藝術走向世界。」談到明天,王靜充滿期待。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布雕大師》常誠 將布料雕刻出生命 下一篇文章 《浙江教師》徐承憲 育人育己 一家有22位老師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 作者其他文章【導演】烏爾善 尋找貫穿幾千年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