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師》徐承憲 育人育己 一家有22位老師 文/記者顧小立、唐弢 |2019.06.09 語音朗讀 22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承憲家庭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教育世家」。圖/新華社 1979年徐承憲(後排右五)與考入清華大學的毛巨林(前排右四)與考入廈門大學的張善坤(前排右五)兩位同學合影。圖/新華社 徐承憲大女兒徐春蕾創辦的幼兒園已發展成當地最大的民辦幼兒園。圖/新華社 徐承憲全家福。如今,徐春蕾女兒王冉(後排右四)即將從浙 江音樂學院畢業,立志接過教書育人的棒子。圖/新華社 文/記者顧小立、唐弢 八十餘年的講堂堅守,一門四代的師道傳承,育人接力……在浙江龍泉,徐承憲家庭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教育世家」,迄今為止從這個家庭裡走出了二十二位教師。在教育土壤上代代耕耘的徐家人,用一份初心與情懷詮釋著當代「師道」的涵義。 邊教邊學克服萬難 十九歲站上講台的徐承憲,清楚地記得五十四年前第一次教書時的情景:「那天我從城裡去龍泉城北的東書小學教書,大清早挑著一副擔子翻過幾座大山。沒有公路,沒有汽車,一百多里的山路啊,從早上五點半走到下午五點半。」 小學在一座破舊的寺廟裡,有三十來個學生,其中年紀最大的和當時的徐承憲同齡。「上課的桌子是用木板疊起來的,沒有正兒八經的教室,學生來聽課甚至要從家裡帶長條凳過來。」 不過,徐承憲並沒有在困難面前屈服。教師青黃不接、人手不夠,他就一人教好幾門功課,語文、數學、體育、音樂通通「打包」。「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沒有教輔,沒有資料,全靠我們的一腔熱情。」 一九七七年,徐承憲到城北中學教高中數學和初中化學。「一個高中畢業的老師,怎麼能教出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只有一個辦法:邊學邊教。」不會的題目,徐承憲就寄信問城裡的老師,實在不行,就自己跑去向龍泉一中的老師請教。「教書無小事,千萬不能馬虎。」 那年冬天,高考恢復的消息從北京傳來,浙南小城頓時一片轟動。「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讓徐承憲的課堂一下充滿了戰鬥力。「七九屆學生,一個考入清華大學,一個考入廈門大學。」從那時起,徐承憲強烈地感覺到,當老師特別榮耀,特別有成就感。 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學習,徐承憲動了很多腦筋。在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沒有PPT的年代,徐承憲想到了「變魔術」——「『魔術』都建立在初中化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我告訴學生,等你學了高中化學,你自己就能成為更厲害的『魔術師』。」 小鄉村裡傳出了魚躍龍門的佳話,徐承憲的名氣也漸漸響了起來。一九八八年,省裡兩位教研員還專程跑去龍泉聽他的課。許多人好奇,在艱苦的教學環境裡,徐承憲到底靠什麼『祕訣』教好學生? 「其實我只靠四個字:苦教善教。」徐承憲說。 育人同時也是育己 徐承憲掰著指頭算了一下,徐家僅雙教師家庭就有九對。 「我父母、三叔與三嬸、四叔與四嬸、堂哥與堂嫂、親哥與親嫂,加上我夫妻倆和女兒女婿都是教師。以前家裡來客人,站在門口喊一聲『徐老師』,家裡就有一大幫人不由自主回頭。」 徐承憲二女兒徐勝藍是一名音樂教師,直到現在她還在慨嘆緣分的奇妙:「我的父母是教師,長大後我成了一名教師,後來我嫁給了一位教師,想不到我的公公婆婆也都是教師。是教師這個職業,將我們緊緊相連。」 徐承憲的妻子王秀美也是一名音樂教師,退休後,喜歡唱歌的她帶頭參加了「龍泉老年開心團」,和團友們一起唱歌,一起組團演出。如今,徐承憲的外甥女王冉即將從浙江音樂學院畢業,立志接過教書育人的棒子。 「你相信嗎?以前當許多小朋友說著『想當科學家』的夢想時,我就特別想當老師。因為我有幸成長在這樣的家庭,讓我真正明白了『教育』背後沉甸甸的分量。」王冉說。 徐承憲的大女兒徐春蕾,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創辦幼兒園,經過多年打拚,如今她的幼兒園已發展成當地最大的民辦幼兒園——水南學前教育集團。「兒時父母的言傳身教,為我扣好了人生『第一粒釦子』,所以我也希望,為更多的孩子扣好『第一粒釦子』。」徐春蕾說。 二十多位老師因血緣親緣紐帶走到一起朝夕相處,而家庭成員之間也因共同的職業目標、相投的價值追求擦出了別樣的「育人」火花。在徐家,每年家庭成員都有一次集體出遊,而在出門之前,徐承憲都會拿張地圖放在客廳裡,招呼全家人一起過來研究目的地的風土人情。 「努力工作,快樂生活」是徐承憲總結的徐家家訓。在學校,徐家二十二位教師給學生以家庭的溫暖;在家裡,徐家二十二位教師又組成了一個相互鼓勁、督促激勵的「小課堂」。 二○一九年五月,徐承憲家庭獲大陸「最美家庭」榮譽。「育人在於育己,育己亦是育家。」徐春蕾說。 師者有常 師道無涯 師道本質在於「育」 在徐家幾代人眼中,半個多世紀以來「師道」兩個字的內涵既變了,也沒變。 從「有教」到「優教」,從「識字先生」到「靈魂工匠」,從「餓著肚子跪著講」到「挺直腰板自信講」,徐承憲覺得,教師群體地位與命運的改變,是中國大陸社會物質生產改善,科教事業進步的生動縮影。「教師的待遇好了,地位高了,隊伍素質更強了,各行各業包括領導幹部、人民公僕群體中都不乏教師出身的出色人才。」 生在不同的年代,長於不同的環境,徐家的老師們對如何執好教鞭有著各自的理解與體悟。在徐承憲看來,一雙沾滿粉筆灰的手,一個堅毅而善於思考的大腦,是老一輩教師最寶貴的財富。「教師一定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要常常和年輕人交流,和年輕人『較勁』,用最新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時刻保持生機。」 在幼兒園,徐春蕾是一千八百多位孩子的「園長媽媽」。在她看來,教師的使命之一就是發現愛,感受愛,給予愛。「我的幸福感常常來源於,當孩子們熱情地圍到我的身邊,小手拉著我的胳膊問這問那,用稚氣天真的聲音說出他們夢想的那一刻。」 作為一名「九五後」女孩,王冉對未來的教師生涯充滿憧憬,「我們這代人成長於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活力』會成為我們新生代教師的代名詞。」王冉說,她會努力融合她所了解的中西方音樂教學方法,讓課堂變得更「好玩」。 「古之學者必有師。」徐家幾代人覺得,中國社會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師道」的本質不僅在「教」,更在於「育」。「師道無涯,教育的魅力就在於它既永遠常新,也永遠常青。」 前一篇文章 《紙上刀繪藝術家》王靜 生活是最好的美術老師 下一篇文章 賴彥呈 擺正心態 主動適應環境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8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9【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