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師》徐承憲 育人育己 一家有22位老師 文/記者顧小立、唐弢 |2019.06.09 語音朗讀 21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承憲家庭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教育世家」。圖/新華社 1979年徐承憲(後排右五)與考入清華大學的毛巨林(前排右四)與考入廈門大學的張善坤(前排右五)兩位同學合影。圖/新華社 徐承憲大女兒徐春蕾創辦的幼兒園已發展成當地最大的民辦幼兒園。圖/新華社 徐承憲全家福。如今,徐春蕾女兒王冉(後排右四)即將從浙 江音樂學院畢業,立志接過教書育人的棒子。圖/新華社 文/記者顧小立、唐弢 八十餘年的講堂堅守,一門四代的師道傳承,育人接力……在浙江龍泉,徐承憲家庭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教育世家」,迄今為止從這個家庭裡走出了二十二位教師。在教育土壤上代代耕耘的徐家人,用一份初心與情懷詮釋著當代「師道」的涵義。 邊教邊學克服萬難 十九歲站上講台的徐承憲,清楚地記得五十四年前第一次教書時的情景:「那天我從城裡去龍泉城北的東書小學教書,大清早挑著一副擔子翻過幾座大山。沒有公路,沒有汽車,一百多里的山路啊,從早上五點半走到下午五點半。」 小學在一座破舊的寺廟裡,有三十來個學生,其中年紀最大的和當時的徐承憲同齡。「上課的桌子是用木板疊起來的,沒有正兒八經的教室,學生來聽課甚至要從家裡帶長條凳過來。」 不過,徐承憲並沒有在困難面前屈服。教師青黃不接、人手不夠,他就一人教好幾門功課,語文、數學、體育、音樂通通「打包」。「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沒有教輔,沒有資料,全靠我們的一腔熱情。」 一九七七年,徐承憲到城北中學教高中數學和初中化學。「一個高中畢業的老師,怎麼能教出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只有一個辦法:邊學邊教。」不會的題目,徐承憲就寄信問城裡的老師,實在不行,就自己跑去向龍泉一中的老師請教。「教書無小事,千萬不能馬虎。」 那年冬天,高考恢復的消息從北京傳來,浙南小城頓時一片轟動。「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讓徐承憲的課堂一下充滿了戰鬥力。「七九屆學生,一個考入清華大學,一個考入廈門大學。」從那時起,徐承憲強烈地感覺到,當老師特別榮耀,特別有成就感。 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學習,徐承憲動了很多腦筋。在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沒有PPT的年代,徐承憲想到了「變魔術」——「『魔術』都建立在初中化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我告訴學生,等你學了高中化學,你自己就能成為更厲害的『魔術師』。」 小鄉村裡傳出了魚躍龍門的佳話,徐承憲的名氣也漸漸響了起來。一九八八年,省裡兩位教研員還專程跑去龍泉聽他的課。許多人好奇,在艱苦的教學環境裡,徐承憲到底靠什麼『祕訣』教好學生? 「其實我只靠四個字:苦教善教。」徐承憲說。 育人同時也是育己 徐承憲掰著指頭算了一下,徐家僅雙教師家庭就有九對。 「我父母、三叔與三嬸、四叔與四嬸、堂哥與堂嫂、親哥與親嫂,加上我夫妻倆和女兒女婿都是教師。以前家裡來客人,站在門口喊一聲『徐老師』,家裡就有一大幫人不由自主回頭。」 徐承憲二女兒徐勝藍是一名音樂教師,直到現在她還在慨嘆緣分的奇妙:「我的父母是教師,長大後我成了一名教師,後來我嫁給了一位教師,想不到我的公公婆婆也都是教師。是教師這個職業,將我們緊緊相連。」 徐承憲的妻子王秀美也是一名音樂教師,退休後,喜歡唱歌的她帶頭參加了「龍泉老年開心團」,和團友們一起唱歌,一起組團演出。如今,徐承憲的外甥女王冉即將從浙江音樂學院畢業,立志接過教書育人的棒子。 「你相信嗎?以前當許多小朋友說著『想當科學家』的夢想時,我就特別想當老師。因為我有幸成長在這樣的家庭,讓我真正明白了『教育』背後沉甸甸的分量。」王冉說。 徐承憲的大女兒徐春蕾,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創辦幼兒園,經過多年打拚,如今她的幼兒園已發展成當地最大的民辦幼兒園——水南學前教育集團。「兒時父母的言傳身教,為我扣好了人生『第一粒釦子』,所以我也希望,為更多的孩子扣好『第一粒釦子』。」徐春蕾說。 二十多位老師因血緣親緣紐帶走到一起朝夕相處,而家庭成員之間也因共同的職業目標、相投的價值追求擦出了別樣的「育人」火花。在徐家,每年家庭成員都有一次集體出遊,而在出門之前,徐承憲都會拿張地圖放在客廳裡,招呼全家人一起過來研究目的地的風土人情。 「努力工作,快樂生活」是徐承憲總結的徐家家訓。在學校,徐家二十二位教師給學生以家庭的溫暖;在家裡,徐家二十二位教師又組成了一個相互鼓勁、督促激勵的「小課堂」。 二○一九年五月,徐承憲家庭獲大陸「最美家庭」榮譽。「育人在於育己,育己亦是育家。」徐春蕾說。 師者有常 師道無涯 師道本質在於「育」 在徐家幾代人眼中,半個多世紀以來「師道」兩個字的內涵既變了,也沒變。 從「有教」到「優教」,從「識字先生」到「靈魂工匠」,從「餓著肚子跪著講」到「挺直腰板自信講」,徐承憲覺得,教師群體地位與命運的改變,是中國大陸社會物質生產改善,科教事業進步的生動縮影。「教師的待遇好了,地位高了,隊伍素質更強了,各行各業包括領導幹部、人民公僕群體中都不乏教師出身的出色人才。」 生在不同的年代,長於不同的環境,徐家的老師們對如何執好教鞭有著各自的理解與體悟。在徐承憲看來,一雙沾滿粉筆灰的手,一個堅毅而善於思考的大腦,是老一輩教師最寶貴的財富。「教師一定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要常常和年輕人交流,和年輕人『較勁』,用最新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時刻保持生機。」 在幼兒園,徐春蕾是一千八百多位孩子的「園長媽媽」。在她看來,教師的使命之一就是發現愛,感受愛,給予愛。「我的幸福感常常來源於,當孩子們熱情地圍到我的身邊,小手拉著我的胳膊問這問那,用稚氣天真的聲音說出他們夢想的那一刻。」 作為一名「九五後」女孩,王冉對未來的教師生涯充滿憧憬,「我們這代人成長於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活力』會成為我們新生代教師的代名詞。」王冉說,她會努力融合她所了解的中西方音樂教學方法,讓課堂變得更「好玩」。 「古之學者必有師。」徐家幾代人覺得,中國社會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師道」的本質不僅在「教」,更在於「育」。「師道無涯,教育的魅力就在於它既永遠常新,也永遠常青。」 前一篇文章 《紙上刀繪藝術家》王靜 生活是最好的美術老師 下一篇文章 賴彥呈 擺正心態 主動適應環境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