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什麼 《流浪地球》 從文學到電影成功轉化

文/記者許曉青 |2019.05.18
2042觀看次
字級
《流浪地球》部分演員參加科幻文化平台「未來局」的影迷見面會。圖/受訪者提供
《流浪地球》北美版海報。圖/華人影業提供
《流浪地球》點映活動現場。圖/新華社

文/記者許曉青

二○○○年,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在《科幻世界》雜誌首發引起轟動,但當時的環境不足以拍出科幻大片。

那一年,小說作者劉慈欣三十七歲,科幻讀者郭帆二十歲。

《流浪地球》當時的責任編輯,如今《科幻世界》雜誌副總編姚海軍回憶,「看到《流浪地球》稿件第一眼,就覺得十分耳目一新,大膽的想像令人震撼。」

二○○○年時,使用互聯網發電子郵件的人還不多。《流浪地球》刊登後,讓讀者雀躍,雜誌社收到雪片般的來信,有些青少年就此迷上科幻。

同是在二○○○年,中國人在電影院裡第一次看到了李安導演運用國際化團隊拍攝的大片《臥虎藏龍》,當時中國內地商業電影的年票房還不到人民幣十億元,市場化的電影院線機制尚不完善,合拍大片更是寥寥無幾,科幻電影市場基本被好萊塢占領。

拍武俠大片可以,但中國人何時才能拍出屬於自己的科幻大片?長期研究科學技術史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一直在追問。「所謂的『中國科幻元年』,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國本土科幻大片來開啟。有抱負的中國科幻作家,和有抱負的中國電影人,都必須接受這一使命。」後來他在個人著作《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的封底特別印上這段話。

二○一九年春節,在電影《流浪地球》首映前夜,與很多科幻迷一樣,江曉原對這部「可能是迄今為止中國最『硬』的科幻電影」仍抱有疑慮。不過,後來發生的一切,讓江曉原著實興奮不已。業界普遍認為,以電影《流浪地球》等為標誌,二○一九年將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因為《流浪地球》從今年二月五日大年初一上映,至五月六日在戲院正式下映,累計上映九十天,總票房達人民幣四十六點五四億元(約新台幣二百一十億元),僅次於五十六點八三億元的《戰狼2》,位居中國影史票房第二位。

與《三體》密不可分

與一國的綜合國力相匹配,「科學幻想」作為現代文學的分支之一,主要與工業革命及信息化緊密相關。在科技史上,日美等國伴隨國力增強,特別是在新的科技革命到來之際,都相伴出現科幻電影集中公映及「科幻熱」。一九七○年代以來,《星球大戰》系列影片、科幻小說《日本沉沒》都在原產國引起轟動。

相比之下,中國的電影生產和科幻創作,都被列入了「後發現代化」的行列。「後發」要如何「追趕」?這是中國科幻界長期討論的話題。

如今,科幻界的資深人士回想起來,《流浪地球》從文學到電影的成功轉化,與《三體》三部曲的「飛躍式進步」分不開。

劉慈欣創作的《三體》三部曲是中國當代科幻領域最著名、最暢銷的長篇小說。他以恢弘大氣的筆觸描繪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體文明」,作品極具幻想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文學評論人士稱《三體》「為中國文學注入整體性的思惟和超越性的視野」。

時間的年輪轉到二○一二年十一月上旬的一天,在北京西四環亮甲店的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迎來一批神祕的客人,這其中就有劉慈欣、姚海軍,還有一些外國面孔,以及更年輕一些的科幻作家代表陳楸帆等。

當時的一項統計顯示,截至二○一二年上半年,《三體》三部曲中文版已累計銷售約四十萬套。這家圖書進出口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也是科幻迷,多年來跟蹤《三體》三部曲的出版進展,最大的期待是推動《三體》系列國際化。

在那次英文版的翻譯工程啟動儀式後,歷時四年《三體》三部曲完成了浩如煙海的翻譯工作。其中,《三體》第一部的英文版於二○一五年榮獲科幻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雨果獎。

《三體》和《流浪地球》的電影項目也都在二○一五年有了起色。

致力於科幻普及推廣和產業培育的文化品牌機構「未來事務管理局」負責人姬少亭回憶,拍科幻電影,是科幻界一直以來的嚮往,但是條件是否成熟,業內分歧一直存在。直至二○一五年,《三體》拿到雨果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電影能否拍成依然是個謎,讀者對此既充滿期待,又特別害怕「跳票」(注:指影視作品無法如期完成並公映)。「圈內絕大部分人都懷著忐忑的心情,迎來這個二○一九年,因為《流浪地球》在電影創作的跑道上朝著我們加速飛奔而來,馬上要『衝刺』了。中國科幻和科幻電影發展,格外需要這樣一次偉大的『衝刺』!」

從無到有前後四年

一九九五年,來自山東濟寧的十五歲少年郭帆偶然看到了外國科幻大片,他冒出一個念頭——「我是不是可以當導演」。後來輾轉到海南省讀法學專業的他,最終還是拾起導筒,要做自己愛做的事。

郭帆也是科幻愛好者,也愛讀《三體》。他回憶,二○○五年時,他開始嘗試看一些關於量子物理的書,但起初其實看不懂;真正開始著手《流浪地球》這個項目時,已是二○一五年,《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從無到首映,花了四年。

「過去很多導演都想拍科幻片,但是條件和想像力還沒有發展到這個地步,包括周星馳也曾經拍過《長江七號》,但大家知道,一般外星人也只是簡單的裝扮,還不是科幻大片。」參演《流浪地球》的香港演員吳孟達感慨。

他回憶,接到劇本時,自己根本不敢相信,能接一部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片來參與拍攝。後來經過與導演的溝通、感受劇組的氛圍,這位資深演員斷定,「導演是認真的」。

郭帆告訴記者,在攝製《流浪地球》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新的困難。而最大的困難,是面對質疑,當別人不相信中國人能拍出一部屬於自己的科幻電影,團隊能做的就是進一步細化前期的所有方案,讓一切盡可能規範化,包括故事大綱、概念設計、分鏡頭畫稿等。

「超支的次數大概有四五次,因為沒有辦法,我們對於拍攝科幻電影是沒有經驗的,沒有可循的路,所以在製作層面上確實會有出乎意料的事情,這個很難避免。」郭帆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