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復提供
文/陳復
大家繞著好像沒有盡頭的虎溪山盤桓而上,終於看見有座匾額寫著「龍興寺」的大門立在眼前,順著紅砂石階,沿著中軸線拾級而上,通過五十公尺的高牆,終於看見寶殿最高的飛簷如頂著天般上翹,既古樸素雅更氣勢不凡。這座佛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宣布「敕建」,大臣尉遲恭負責監修,至今依舊保存良好,白雲悠悠飄過莊嚴的廟宇內,安靜的程度,能聽得見枯葉飄落地面的聲音。
陽明俯瞰下面的沅江,想到兩年來乘著同樣的沅江來回,如畫的江山依舊,然而他卻已不再是昨日那意氣風發的青年,在蒼茫與蒼涼中有著飽經世事歷練的深刻體驗,他不禁在心底喃喃自語:「各位父老鄉親姊妹們,大難不死的我,帶著自家全新領悟的寶藏,終於再回來跟各位相見!」
他帶著四名弟子在龍興寺內闢室練習靜坐,讓大家自悟心體,在不由言說的朦朧中反而更能親近生命的源頭,整段內容來自《王陽明年譜》記載。陽明說:「悔昔在貴陽舉知行合一之教,紛紛異同,罔知所入。茲來乃與諸生靜坐僧寺,使自悟性體,顧恍恍若有可即者。」
世間流傳這則很生動的故事,據說冀元亨當日心中對此有疑惑,請問陽明說:「這難道不正是佛教的坐禪入定嗎?果真如此,那我們儒家與佛教有何不同?」陽明笑著回答:「這不是要人坐禪入定。主要是因為我們這些士人常在承擔政府工作,平日被各種事情纏身勞神,很容易忘記收攝自家生命,更需要藉由靜坐來滋補涵養,讓大家補一段收放心的工夫。」陽明指出這是種「大靜生大動」的辦法,通過靜謐來看見萬流歸宗的心海,從這股泉源中滋生源源不絕的能量。
冀元亨很難理解收放心到底跟辦理世事有什麼關係,陽明笑著轉頭要他的童僕取來一本《戰國策》,信手翻開第一頁,那是張有關戰國時期的古地圖,陽明二話不說,將該頁地圖順手撕下來,扯成數十張的碎片,拿到冀元亨手上,請他重新拼出來。
冀元亨更覺糊塗,卻不敢多言,就開始玩拼圖,藉此回憶童年幹的活,豈知戰國早期可不只七國,這些被撕裂的諸侯國,加上外圍的邊疆民族,在冀元亨眼裡都只是些阡陌交錯縱橫的線條,冀元亨汗流浹背,只能勉強將中間幾大塊拼出,卻就是無法呈現完整的地圖,他只有無可奈何地跟陽明告饒。
陽明笑了,他將這些碎片交給童僕,命他拼拼看,哪裡知道童僕如大陸益智節目《最強大腦》裡的猛人那般厲害,不到片刻就將地圖拼出來,冀元亨睜著大大的眼睛,目瞪口呆看著眼前的景象,再問童僕這是怎麼回事,童僕笑著跟冀元亨解釋道:「冀先生,我雖然看不懂戰國時期的地圖,但我只要將地圖翻過來,先拼出背面《戰國策》作者劉向的畫像,再將整張圖翻回來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