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微電影評審 瞿友寧傳播真善美

郭士榛 |2019.04.17
2877觀看次
字級
響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舉辦二○一九「三好微電影甄選比賽」,鼓勵世界各地好手以短片呈顯生命中最善美的故事。圖/氧氣電影公司提供
瞿友寧期望三好微電影傳播人間真善美的精神。圖/氧氣電影公司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響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舉辦二○一九「三好微電影甄選比賽」,鼓勵世界各地好手以短片呈顯生命中最善美的故事,一起推動世界的愛與和平。受邀擔任評審的知名導演瞿友寧表示,希望透過三好微電影,傳播人間真善美的精神。

「三好微電影甄選比賽」主題將分成三部分:環保議題為主包括環保與心保、節能減碳、推動「蔬食A計畫」等;三好行動:以消弭戰爭、促進種族融和,落實三好行動之宣傳;佛教故事:《佛陀傳》、《高僧傳》、《百喻經》或星雲大師文章等。

三好非口號 創作源自內心

瞿友寧指出,三好這件事不需文以載道,或充滿過高的口號,而是要發自參與比賽者內心感受到的真善美,主題在提醒人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現在愈來愈走向影像記憶的時代,「現階段持續性推出這樣比賽會產生鼓勵力量,是好的事」。

瞿友寧說,微電影已屬公眾近用,大家唾手可得的產品,影像溝通現在是很容易的事,哪怕不剪接,只是個鏡頭都可達到溝通目的。瞿友寧分享,曾讓學生拍關於感動的作業,片長只需五至十分鐘,有位同學回到老家,爺爺騎摩托車來載他,學生在後座拿起攝影機拍下兩人對話,「爺爺在啐念、叮嚀、關心、擔心、開心都很真實」,讓瞿導感受爺爺對孫子的愛。

「三好微電影是有主題,參賽者在主題掌握上自己要有所參透。」瞿友寧認為,善這件事的討論絕不是只做表面善事,更重要是發自內心的善心作品,才能真實展現創作者的態度,至於技巧和呈現方式,都是其次的。

瞿友寧拍攝電影《親愛奶奶》是四十歲時構思的作品,他四十歲之前作品只是愛秀自己能力和說故事的方式,但四十歲後想到人生過半,在自省過程中決定做另一種成長的蛻變,所以拍出自己奶奶的故事。女性生命當中充滿柔性母愛,因而讓他看到更多不同面向,「就是施和受之間,美好的過程」。

影像有力量 化解家庭危機

瞿友寧創作多在愛情、親情著墨,二○○三年接到要拍偶像劇《薔薇之戀》時,原認為少女漫畫只是流行產物,想拒絕這個案子,但深入閱讀後卻覺得很感動,看見人性不論對家庭親情、兄弟姐妹手足情、愛情各有見解,後來決定開拍。

拍攝那年正逢SARS時期,大家不願出門,瞿友寧表示,當初辦《薔薇》簽名會時,竟有七千多人集合電視台門口,很多人向他表達謝意,有對母女半年不說話,看劇後化解兩人的僵局;有位牙醫因SARS沒有病人上門,他一度想不開,憑著這齣戲來度過心情低潮。

一部戲劇能帶這麼多人能量,瞿友寧覺得,「好像自己為社會做了些貢獻」,也因此他從這個方向奠定創作態度,用自己說的故事帶給社會影響力,後來他的作品都是充滿愛與支持鼓勵的力量,讓觀眾看戲很療癒。

受邀擔任三好微電影評審,瞿友寧是開心的,他很年輕就投入電視、電影拍攝工作,並認為用故事傳達產品是後來微電影產生原因,現在來說微電影成為溝通工具,因而他建議參賽者不需受年齡限制,因時代在變,現在只要有手機,人人都可做創作,勢必對微電影重新定義。

三好微電影徵件,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止;不限國籍、十六歲以上,使用任何影音器材拍攝皆可,且富含故事與音樂之元素。詳情請見活動官網 http://blia.org/2019microfilm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