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九桃
劉璟儒/高雄市左營高中一年級
還記得念國中時,班上轉來了一位俄國轉學生,我曾聽他講過:「你們怎麼會有布偶在演戲啊?好奇怪喔!」和外國人交流,這句話早已聽得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布袋戲是台灣特有的傳統文化,也難怪外國人會感到陌生。這位同學雖然嘴上說很奇怪,但其實內心也讚歎著布袋戲的特別吧!
既然身為一位道地的台灣人,我當然也看過布袋戲。小時候和父母到宮廟參拜時,總會看到廟前搭著一個舞台,開演前先用黑布蓋著,看起來很是神祕,等到演出時間一到,那神祕的面紗一揭,一場本土戲劇饗宴就正式開始了。
每次遇到布袋戲開演,我一定會被蜂擁而至的人潮擠得寸步難行,總要拚命地擠,費了千辛萬苦才找到一條「生路」。看布袋戲的大多是年逾五十的長輩們,他們不時為布偶精湛的演技、引人入勝的劇情喝采。當時的我才八歲,卻因生性愛湊熱鬧也加入了看戲的行列。
看著沒有生命的布偶如真人般活靈活現,完美詮釋出人的各種情感時,我的心裡滿是欽佩。「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那些操控布偶的師傅們為了一場短短幾分鐘的演出,得花費多少時間?下過多少功夫?他們又是施了什麼魔力,讓布偶能宛如真人般活動自如?幫布偶配音的演員們,又是如何利用不同的音調起伏,在抑揚頓挫中呈現人們喜怒哀樂的情感,擄獲觀眾們的芳心?
拜現代科技之賜,布袋戲得以在戲院的大銀幕上,以另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而這又是另一種奇妙的饗宴了。為了電影版能獲得佳績,導演可說是有備而來,加入了各種音效助陣,使得布袋戲愈加逼真,愈加吸引人。
電影《奇人密碼》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雖然它的票房並不出色,但卻替傳統的布袋戲邁進了一步,突破了泥古不化的框架。大多數人可能沒注意到,台灣的布袋戲在日本有了發揮的舞台。日本上映了國內史上第一部布袋戲電影,演著台灣的戲,講的卻是道地的日本話,讓人看了不禁會心一笑。這部電影上映沒多久,立刻獲得了廣大的回響,看著它的成功,我著實替台灣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