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的身體結緣
親近、理解,然後才能全然地珍惜和守護,
而這片土地,也將會是我們最後的救贖!
圖/鄧美華
文/鄧美玲
去年九合一大選後,全國上下神經緊繃,選後局面讓兩方的對立更形尖銳,加上其他議題的公投,互相謾罵指責的聲浪鋪天蓋地。各個立場的朋友我都認識不少,也深知大家平時都是勤奮認真的好公民,但為了堅持立場卻也聲嘶力竭,甚至口出惡言。
我表面平靜,心中的沉痛卻與日俱增。心想,台灣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那,要怎麼辦呢?我想到多年前,一位深綠背景的政治系教授跟我說過,為台灣長遠計,必須先放下統獨議題,好好利用台灣的天然資源,讓台灣成為全世界觀光客嚮往的海上仙山。我也想到多年來聽到許許多多對台灣土地、人民的讚歎與惋惜,一個年輕孩子問我:「大家都很努力啊!可是這些努力好像都成為泡沫,我們的社會怎麼還是看不到希望?」
沉痛之餘,我提出了「身體自覺,環境自覺」的方案,我想邀請大家在心裡「孵育」一個願景──讓台灣成為海上的仙山!
就自然條件而言,台灣本來就是海上的仙山!問題是,我們要怎麼樣「正德、利用、厚生」,好好守護山林海洋資源,發展精緻的觀光旅遊事業,而不必再依靠污染環境的行業賺錢。很多朋友說起這件事,多半微笑勸我:「很難!」「不可能!」我當然知道很難,但是,我想到荷蘭的「綠心」計畫:一百年前一個飛行員的夢想,成為一群人的共同願景,然後全民凝聚共識,最後成為全球典範的國土政策!如果以一百年為期,這件事也不可能嗎?
我先在氣機導引群體提出這個想法,邀請同學跟我一起挨家挨戶發傳單──我說,我們要像布施傳道的行腳僧人一樣,每送出一份傳單,就送出一分祝福和期許!大家都被我感動了,但是,要出去發傳單啊?沒空、不好意思……我都知道!所以,我先自己來!我知道,一個心念有沒有力量,要看心念是否純粹,也要看有沒有用一步一腳印的實踐累積力量。我得先從自己開始!很慢、力量很弱,但是每踏出一步,我都知道,自己將逐漸靠近目標。
至於為什麼是「身體自覺,環境自覺」?關於「身體自覺」,這個專欄已經說過很多了;而「環境自覺」,我想借用「MIT台灣誌」的一段話:「親身站在台灣的脊樑上,想像雲海底下的溪流匯聚奔騰流入大海,壯麗的山川就深印在我們的心底。從我知道的知識,變成我去過的地方,終至融入肌理血脈,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
我常流著淚看「MIT台灣誌」,看他們在壯闊的山林裡,不分彼此,謙卑而平和!台灣土地孕育出來的子民,就該如此!我並不是要大家都去爬山、戲水,我只是要提醒:親近、理解,然後才能全然地珍惜和守護,而這片土地,也將會是我們最後的救贖!
該做的工作很多,但夢想是開端,就請大家先一起「孵」這個夢吧!也請持續關注,或用行動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