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之至】小品.福生盧廷清

文/黃長春 |2019.04.02
3121觀看次
字級
盧廷清作品〈台大校園所見〉。圖/盧廷清
盧廷清作品〈唯吾知足,共用一口〉。圖/盧廷清
盧廷清作品〈2019年賀卡〉。圖/盧廷清
盧廷清作品〈京都小景〉。圖/盧廷清

文/黃長春

「藝術有好幾種,有直接看到美而表現美的,還有一種是醜的,表達人生的某種真實,西方稱為『醜美』。但東方人較少表現如此題材。中國山水畫象徵藝術家內心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為何東方人不畫醜,這是因為生活已很苦了,所以才會朝心靈所嚮往的美好世界發展。在故宮觀展,我們日常積累的迫窘與壓力,都會在這些畫前得到安慰與釋放。」

中西繪畫的出力點

盧廷清,實踐大學設計學院教授,講授藝術史、人體素描等課程,也在樂齡大學教導書法、生活繪畫,課餘則從事油畫、書法研究與創作。「其說是教學生繪畫,事實上是讓他們的生活更有感。」他認為不冷不熱的生活,猶如行屍走肉,藝術的欣賞與創作,不僅能培養人對自然萬物的溫潤情感,同時也會對於世外桃源心生嚮往。

中西繪畫的詮釋雖不同,但同樣都是關注人的精神層面。

就以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林布蘭描繪新約《路加福音》中〈浪子回頭〉的故事為例,盧廷清感到「畫家以戲劇性的微妙光影,充分表達了人性的黑暗與光明面。亦展現人倫中父親的愛,以及宗教中上帝無分別的愛。」畫中,慈祥的老父於金黃的神聖光影中,溫柔地擁著衣衫襤褸跪在地上,尋求原諒的歸家蕩子。而站於陰暗處的兄長,則是冷漠地置身事外,為自己的「安守本分」抱不平,無法理解父親之所以欣喜,是因為愛子的「失而復得與死而復生」啊!

中國的山水畫與花鳥畫,富人文意涵。不只是單單地描繪風景或花鳥蟲魚等而已。元代以畫墨梅著名的王冕曾寫了一首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以墨梅暗香表示自己,意指在異族的統治下,雖無法求取功名,經世濟民,但仍可讀書、寫字與畫畫。而筆與硯台洗多了以後,所畫的梅花雖暗沉的,不太彰顯,但仍散發迷人的幽香。

「東西方對於『美』的出力點不一樣」,盧廷清這麼說。他以《中國藝術精神》作者徐復觀的論點,說明西方人面對問題是「順承性」地直接反應,而中國人則是「反省性的反映」,例如西方人會畫怵目驚心的苦難、戰爭與屠殺等題材;中國歷代雖也面對同樣的問題,但反而是停下思考:「在此塵世間,人心所嚮往地到底是什麼?」盧廷清鼓勵學生多涉獵文史哲書籍,作為創作的養分,因為對於欣賞名畫也能有更多的體會。

藝術使人精神愉悅

藝術的功能為何?盧廷清引古人云:「心靜福生」,因為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藝術的目的就在於使人心靜定,精神愉悅。盧廷清認為藝術創作者應常保持赤子之心,「境隨心轉」,所見所想皆是美,即使是不起眼的落花與蔬果,在他筆下也都充滿生意。最重要的,是他對大自然有深刻的感受力,這分感受力是源自成長於農村的經驗,是一分對生命的濃厚情感與虔敬之心。

不論是登大山,或散步於鄰近的校園與公園,他總是攜帶輕便的耐水圓珠筆、水彩顏料、小卡片及筆記本,為的就是迅速捕捉當前美景的時時感動。他說,以圓珠筆在小卡片上,隨意白描花草,再以水彩上色,一幅抒情雅緻的小品就呈現了;而自來水毛筆適於速寫枯木、庭園或山川,能夠表現出傳統的水墨趣味。

盧廷清說:「視覺可以訓練,重點就在於取捨,一束整齊的花,可以層次井然地表現其韻律美感。例如垂竹或梅花都可以折技的方式來表達,可從上垂下,亦可從左或右邊橫長,或從下往上畫。無需主幹與瓶子,沒有畫出的留白也予人想像空間。」

他畫的折枝,事實上是對著瓶花或大自然畫的,但截取最美好的一段來畫。他也明講,這種小品較不適於展覽,但由於親切與閒雅,朋友看了都很喜歡,他感到生活的樂趣就在這裡,因為「繪畫本身的樂趣,在創作時就已經被滿足了。」

哲思與詩情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北宋郭熙於《林泉高致》引前人之言,道盡了中國千年的審美觀。〈京都小景〉是盧廷清旅遊日本時,信步至一座茂林修竹的庭園寫生的作品,畫中的詩意幽情與禪趣妙味,誠如蘇東坡所言,「不可居無竹」,因為「無竹令人俗」。

〈龍安寺石庭〉一作,他題寫:「幾塊石頭靜靜地坐了五百年」,不僅訴說了這座禪寺的歷史悠久,也說明了修行者的心靜禪定。同樣是龍安寺所見,所描繪的石井上刻寫〈唯吾知足〉四字,而盧廷清亦智慧地題寫:「共用一口」。這一口說明了一即一切,是生命的活水源頭,也是人人皆有的清靜美好之本性——佛性。

〈台大校園所見〉一景,是描繪台大校園裡,茂密的榕樹下,一張空座椅靜靜地置於一片草地上。為了美感,他捨去背景的繁複建築,如此畫面,使人聯想,一位教授剛剛坐在這張椅子上,面對著草地上的學生,傾談他的人生哲理。

在二○一九年的賀卡中,他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書寫與篆印,期勉自己也贈給友人。讀書可以無止盡地向內充實心靈;旅行可以無窮盡地向外探索世界,終極目標是對「世界有所增益與貢獻。」但他也說明要因喜歡而去做,所以才會將自己的寓所取名「樂之書屋」,因為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篇》〉。

是的!不論是研究書畫或創作油畫,都可以看到盧廷清所展現的從容性與實在感。他認為繪畫純粹是創造生活的樂趣,而不是為了在歷史上立功立言,掙得一席地位。他主張以簡單工具引導民眾自在創作,因為美育的重要性,不在於訓練一位專業畫家,而是讓人們於藝術鑑賞與創作之中,靜觀萬有之美,領受豐富而實在的生命喜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