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風光。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政治人權」的看法1
政治,一直是敏感的話題。有的人認為政治是齷齪、醜陋的,一提及便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有的人則趨之若鶩,爭相追逐。為何對「政治」有著如此兩極化的評價?
其實,政治的黑暗、醜惡,是現象,並非本質!
本質上,政治是人類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包含政府治理國家的權力,也包含人民管理政府的權力。「國家興亡,人人有責」,所以,政治應是全民為國家興隆、百姓福祉,而齊心協力的責任與行為。而且,愈是清明的民主國家,就愈重視人民的權利和權力,人權也更能伸展和受重視。
星雲大師本著度眾的慈悲願力,關心政治,關懷社會,他將人間佛教弘揚至全球五大洲,衷心祈願的即是藉著佛法的力量,能讓世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平安幸福。2005年10月,大師再次應西來大學之邀,前往美國為遠距教學的學生授課。從學生的提問中,大師闡述政治運作所產生的各種利弊,說明佛教與政治的關係、佛教對政治的貢獻;談到對「人權」、「自由民主」的看法,對於敏感的兩岸問題,大師也提出懇切中肯的箴言。以下是當天的座談紀實。
【問】有人說「政治」是最現實的,政治裡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聽起來好像政治是沒有原則,只講利害,是很反覆、無情的。請問大師,「政治」的定義是什麼?在一個宗教人士看來,政治的運作會有一些什麼利弊、得失呢?
【答】說到政治的定義,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人是政治的動物。」中國的孫中山先生則說:「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具體而言,凡行政上所施行的一切治國之事,概稱為「政治」。
政治是社會組織重要的一環,世間上所有一切都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也沒有一個人能離開政治而生存。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不能離群索居;既然無法離開群眾,自是不能遠離政治而生活。然而過去一般人每一提到政治,總是將之與權術、謀略、黨派、鬥爭畫上等號,因此強調和合無諍的佛教徒,往往避談政治,甚至在社會人士高唱「宗教的歸宗教,政治的歸政治」口號之下,更以遠離政治為無求。
事實上,參與政治是國民的權利,除非是觸犯國家刑法,被褫奪公權,否則即使出家眾都須善盡納稅、服兵役的義務,也有選舉、罷免等權利。也就是說,政府有治理國家的權力,人民也有管理政府的權力。尤其人生存在世間上,需要很多的自由,譬如人有居住的自由、信仰的自由、言論的自由、參政的自由等,如美國獨立戰爭時派區克‧亨利(Patrick Henry)所說:「不自由,毋寧死。」
在各種不自由當中,以政治的不自由對人迫害最大。台灣之所以為人所稱道,就是因為台灣人民有政治上的完全享有權,以及從政的自由權。台灣下至鄰、里、鄉長,中至縣市議員、縣市長,上至立委、國大代表甚至總統,大家依法都有選舉或被選舉權,這是民主國家的特徵,也是民主政治的可貴。
政治最大的功能,乃在於能解決、保障人民、家庭、社會、國家的生存與安全。但是政治也有王道與霸道、仁政與暴政之不同,所以一個國家國祚的昌隆衰弱,人民的安危苦樂,和掌權者的施政態度有絕對的關係。
國家領導者若實行仁政、王道,愛民重民,就能政通人和,贏得全民的擁戴;反之,倒行逆施,暴戾自私者,最後必定為人民所唾棄,終而走上滅亡之路。
所謂:「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殷鑑不遠,可是放眼現代,獨裁、極權政府對人民控制壓迫之例,也是不勝枚舉。
最典型的代表是納粹的蓋世太保、法西斯的黑衫軍、蘇聯的格別烏(KGB),以及許多國家的特務,都是用殘酷的手段、嚴密的監控來統治人民。
此外,政治上的弊端,如苛捐雜稅、嚴刑峻罰、貪汙腐化、強徵勒索等。也有所謂白色恐怖、屈打成招,或司法迫害、法律不公,致使人民冤屈無法伸張而怨聲載道。乃至執政者朝令夕改,翻雲覆雨,無信無義;或與黑道掛勾,道德淪喪;或藉著政商合流,謀取私利,而罔顧人民權益,危及公共安全;或壟斷媒體,致使輿論不彰……甚至如恐怖分子的襲擊,屢屢挑起人類的仇恨,引發死傷慘烈的事件和戰爭。
其他如日本企圖掩滅其殘暴的侵略史實而篡改教科書,乃至歷年首相一再參拜靖國神社,不肯認錯之舉都是負面的政治態度。這些政治人物雖然一時顯赫,為所欲為,但是禁不起時間的考驗,當其下台或逝世後,往往「人亡政息」,個人所建立的政治體制也隨之瓦解。
政治是一時的,道德、人格才是永久的。因此,孔子在《論語》裡提到最理想的政治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他說:「政者,正也。」在上位者有道德,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此,「政治道德」所展現的便是一種「政治力量」了!
好的政府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他們會為百姓謀取福利,如減輕稅捐、加強建設、發展經濟,讓人民生活富足;提升教育、文化水準,尊重宗教,融和種族,建立和諧、安定的社會;培植山林,整治水利,重視環保,營造清淨、健康的生活環境等等。
除了前面所言的唐太宗,三國時,以遠見卓識輔佐劉備安邦治國的諸葛亮;宋朝時,為富國強兵而推行新法的王安石,以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等,都是忠心為國家社稷,以大公無私,寬宏氣度來實現政治抱負的典範。
在佛教裡,極樂世界是人所嚮往的佛國淨土,在極樂世界裡,「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是一個政治永遠清明的世界,不同於娑婆世界是個有好人、有壞人、有光明、有黑暗的五濁惡世,尤其只要一沾上政治,人性醜陋的一面便愈發突顯。
明朝唐甄曾激烈發表〈帝王皆賊論〉,他認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此乃人有私心,有權力欲之故,因此不論東西方,國家與國家、種族與種族、黨派與黨派之間,因政治權力引發的爭戰,可謂連年迭起,少有止息。尤其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只有九年沒有打仗,所以談到政治人權,我們要呼籲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士,大家修身正己,以誠心、正義、尊重、包容,慢慢影響世界政治人物,用輿論和各種方法,讓從事政治的人知道和平的重要,從而提升政治道德,善盡政治責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