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說美國仍是全球領導者,但美國大專院校的研發經費緊縮,恐怕有被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迎頭趕上之虞,在5G網路與人工智慧(AI)等先進科技領域的情況尤其如此。圖/新華社
美國大專院校的研發經費緊縮,恐怕有被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迎頭趕上之虞,在5G網路與人工智慧(AI)等先進科技領域的情況尤其如此。圖/美聯社
編譯/廖玉玲
若就創新而言,整體來說美國仍是全球領導者,但美國大專院校的研發經費緊縮,恐怕有被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迎頭趕上之虞,在5G網路與人工智慧(AI)等先進科技領域的情況尤其如此。
市場研究業者GreyB Services公司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南韓與台灣大專院校所擁有的無線通訊專利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大學,專利數排前5名的沒有1家來自美國。南韓電子通訊研究院(ETRI)以2692個專利居冠,其次為北京大學的891個,台灣工研院排第3,握有704個專利,第4和第5名均為中國大陸的大學。
至於在AI領域,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統計,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中,有17所在中國,而頂尖中最頂尖的是中國科學院。整體而言,美國的大專院校仍握有最多專利數,加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是當中的佼佼者。
在美國科學研究的生態系統中,大專院校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企業的實驗室通常聚焦開發絕對會賺錢的項目,政府的實驗單位則以國家安全為優先考量,培育未來科學家和最新技術的重責大任,便落在大學內研究單位的肩頭上。從Google的搜尋引擎到整個基因操作治療產業背後的DNA科技,都是如此。就連脆蜜蘋果(Honeycrisp Apple)都是這麼來的。
美國政府撥給大專院校的研究經費,十多年來始終未見增加,代表實質上是逐漸減少,在整體經濟規模當中的占比也愈來愈低。美國技轉經理人協會(AUTM)負責人蘇薩卡就說,檢視一下美國聯邦政府給的經費,就會發現實際上並沒有太大改變,但「其他國家不斷跟上,我們不能再只靠昔日光環」。
2017財政年度美國聯邦政府共計撥款400億美元給大學研究使用,稍低於之前6年。所有學校1年的研發經費加起來大約750億美元,因此各校仍得自力更生。算起來政府給的經費占比已從2004年的將近70%掉至剩下不到60%。
美國聯邦政府撥給大學的研發經費,逾半來自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這也直接反映在美國大專院校申請到的專利類型。根據智財權管理軟體業者Anaqua的資料,美國大學近4分之3的專利都與生命科學領域相關,不像亞洲的大學,不到半數專利屬於生命科學領域。
至於資訊科技(IT)的研究經費,通常來自五角大廈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各自貢獻約13%的大學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