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佩瑜
辦公室一個大姐最近父喪。她的父親長期臥病在床,因為她嫁到北部,所以主要是由住在彰化老家附近的哥哥們照顧。父親往生前,醫院發了幾次病危通知,大姐南北奔波了很多次,但奔波事小,她更捨不得的,是父親所受到的病痛折磨。所以這一次父親離世,她覺得對父親來說是一種解脫,雖然心裡難過,但不至於太過悲傷。
由於虔誠的佛教信仰,父親後事的處理,大姐堅持採用佛教儀式,她覺得這樣對往生後的父親才能有最大的助益,這也是一個身為女兒,可以為父親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大姐說,除了採用佛教儀式外,她還邀請了法師來為父親做法會,也吩咐家人供品不能出現葷食,只能用素齋;除此之外,每七天要辦理一次「做七」(法會),為父親超薦回向,連續圓滿49天。
然而,實際上的辦理情形,卻讓她起了很大的煩惱。大姐告訴我,由於觀念不一樣,她對於哥哥們的一些作為無法釋懷。比如說,因為父親生前喜歡抽菸,所以在靈堂,哥哥們總是會點起一根菸,代表燒給往生的父親抽;還有在告別式之後,哥哥們認為就算已把父親的後事辦理完畢,就是所謂的「清潔靈」,不願意再辦理「滿七」(圓滿七次做七)。
在與大姐聊天的過程中,我非常理解作為女兒想要孝順父親的心,對於她的煩惱,我給了一些建議:
「在台灣這個傳統以男性為主的社會裡,哥哥們願意尊重妳的意見,採用佛教儀式辦理父親的後事,而不是採用一般鄉下比較普遍的道教儀式,妳可以試著轉念,為父親還有哥哥們的決定感到欣慰與感恩。」
「另外,由於哥哥不是佛教徒,身為一個兒子,他能夠為父親做的,就是提供他生前最愛的東西,他們點菸給父親抽的行為,其實和妳想要為父親辦一場佛教的後事,同樣都是出於孝順的心理,妳可以試著去理解並接納。」
「至於哥哥們辦理清潔靈,在他們的心裡,就已經圓滿了父親的後事。至於妳介意沒有圓滿做七的部分,是源自於個人身為佛教徒的想法,妳可以自己為父親圓滿做七,不用強迫哥哥們和妳一起。」
看起來,我和辦公室大姐的這一番談話,應該起了一些作用,她不再煩惱,而是歡喜感恩地為父親圓滿了莊嚴的佛教後事。同時我也學習到,不同的宗教信仰,即使作法不一樣,都應該互相尊重。因為,每一個兒女孝順的心,其實都是一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