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六祖壇經講話 懺悔品第六 問題講解 7

星雲大師 |2019.02.03
2191觀看次
字級
釋迦牟尼佛坐像/鎌倉建長五年/善慶/日本神奈川鎌倉/極樂寺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八)何以說「吾人自性,一體三身」?
一般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有證悟實相的法身,有具足三十二相的報身,有隨機度化眾生的應化身;但是卻很少人知道,我們自己的本性也具備有佛法僧一體的三寶,具備有法身、報身、應化身的這個三身一體。

所謂「三身一體」,並不是說一個人有三個身體,而是在一體上就具備有三身的功能。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化身。

● 法身:人人都有真如自性,那就是我們的法身、本體。

有時候,我們以為身體是我們的,其實這一個臭皮囊不是我們的,身體是有為法,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都是虛妄的,但是在虛妄的假相身體裡,卻有一個真正無位的真人,那就是我們的法身、我們的真如、我們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法身常住不滅,人人本具,個個不無,法身是不死的。凡夫一期的生命壽終時,死的只是身體。四大五蘊假合的色身會死,我們生命的理體、我們的法身慧命,是永遠常存,永遠不死的。因此,人的死亡,正如衣服壞了,換一件衣服;身體壞了,就換一個身體。人之死,如同搬家,房子壞了,重換一間房子;身體壞了,換一個身體。人之死,就好像我們煮飯燒木柴,一根一根的木柴燒盡,爐火始終相續;我們的身體,張王李趙,驢腹馬胎,但是我們生命的火是不會熄滅的。法身也可以說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源、生命的理體,是永遠不死的。法身又如黃金,你把它做成耳環、手鐲、戒指,做成碗筷,雖然形相不同,但是黃金的本質是不變的。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儘管是五趣流轉、六道輪迴,真如自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如果能懂得這個道理的話,那麼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就會產生信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只一世,生命是永遠不死的。能否懂得這個道理,就看你對於法身理體的體悟如何!

● 報身:報身是由修行的功德所積聚,由修行的智慧所增長,修行有了大智慧、大福德、大因緣、大功德,就能圓滿報身。報身不但有自受用,而且要能他受用,所以,報身的意義,就叫做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例如,佛陀修行成道,他的莊嚴法相,慈悲威儀,能令眾生生起恭敬心,這就是給你的受用──他受用。甚至世間上,很多的學者講學,你受用,他也有受用,他也能從自己所講述的道理、學說中,自己有所得,自己能安住身心。又如世間一些慈善人士,辦了許多慈善事業,別人固然得到大利益,他自己也得到盛名、功德。所以,自己受用,他人也能受用,這就叫做報身。

● 應身:應身又叫應化身,為了度眾而隨緣隨機應化。例如觀世音菩薩,三十三現身,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你是什麼樣的人,他就示現跟你一樣,為你說法。再如釋迦牟尼佛,有的弟子看他是一個普通的老比丘,有的弟子看他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莊嚴、崇高的佛陀。所以,應身者,就是應眾生的機緣,隨緣所現,隨緣所變,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法身、報身、應身,講起來是三個,實際上是一個。例如釋迦牟尼佛,他有應身,但是他也有自受用、他受用的報身;他所以成佛,就是證悟到自己有一個真如自性,有一個永遠沒有生死,沒有生滅,永遠常在的法身。

佛陀證悟涅槃後,他有常樂我淨四德,稱為涅槃四德,即:

● 不生不滅是常德:世間是無常的,能證悟到出世的法身,就永恆了,就有常德。

● 不受內患是樂德:娑婆世界,八苦交雜,苦多樂少,種種的負擔、拖累、紛爭,假如證得了三身,就有了樂德,樂德就是永遠快樂。

● 離妄得真是我德:世間無常、苦空、無我,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所謂「鏡花水月」;證悟成佛以後,就有一個法身理體上的真我,這就是我德。

● 超脫迷惑是淨德:成佛以後,能夠超脫迷惑,離開了愚昧、無明、妄想,自然如同出汙泥而不為汙泥所染的清淨蓮花,則雖在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卻如生活在清淨莊嚴的國土一樣,這就是淨德。

所以,如果我們的心上能有一念的清淨光,這就是你悟裡的法身佛;能有一念的無分別光,這就是你悟裡的報身佛;能有一念的無差別光,這就是你悟裡的應身佛。只要我們把心上的清淨光、無分別光、無差別光發揮出來,我們自己當下就是佛。佛不是要等死了以後才能成佛,也不是要把五蘊色身毀滅了以後,才有另外一個真身。在我們四大五蘊假合的身相上,你可以體會到無相、無為,體會到自己的真如自性,那就是我們已證悟了法身、報身、應身,三身一體的佛陀了。

說到法身無相,無相的法身我們看不到,甚至於應身的釋迦牟尼佛,我們也沒有看到。法身、報身、應身,說是無相,事實上,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佛是清淨莊嚴、威德慈悲,外相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古人曾說:「如來舉身相,為順世間情,恐人生斷見,權且立虛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聲,有身非覺體,無相乃真形。」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為順應世間而示現的應身佛。因為無形無相,眾生易生斷滅見。所以,在佛法裡講,「寧可起有見如妙高山,也不可起空見如芥子許」,你有見,有這個、有那個還好,如果你執無、執空,生起斷滅空見,那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不可以生斷滅見,我們要從佛的應化身上,再進一步的體會無為自性的法身。

唐朝順宗皇帝,有一天問佛光如滿禪師,關於法身、報身、應化身的問題。唐順宗問:「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所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

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從哪裡來的呢?現在涅槃了,滅到哪裡去了呢?我們經常說佛法常住世間,佛陀沒有離開我們,現在我請問:「佛現在在哪裡?」

如滿禪師回答說:「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滿虛空,常住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如滿禪師回答得很好,你要問佛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現在在哪裡?順宗皇上,我告訴你,佛是從無為來的,不是有為法。滅到哪裡去?當然,也滅到無為的法身。從有形有相的應身,回歸到無形無相的法身理體。佛陀的法身遍滿虛空,虛空有相嗎?虛空是什麼樣子?虛空是圓的呢?方的呢?長的呢?你能說出虛空是什麼樣子嗎?虛空無相,但又無所不相。比方說,你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長方形盒子裡面的虛空也是長方形的;圓形的盒子,虛空在圓形的盒子裡就是圓形的。因為虛空無相,所以無所不相;法身無形,所以無所不形。因為法身無為,你不要用有形、有分別的心去認識法身;法身遍滿虛空,住在無形的地方,住在無念的地方,住在無住的地方。清淨真如海,法身的理體是永遠常住的。

佛光如滿禪師回答以後,皇帝還是不太了然,進一步再問:「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與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誰言無生滅?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別。」

意思是說,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的王宮,在娑羅雙樹間涅槃入滅;佛陀分明住世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為什麼又說沒有說法呢?世間上的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天地日月,時間到了,自然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為什麼佛的法身就不生不滅呢?我們凡夫心裡的疑情就是無法了解,有智慧的人更應該進一步的分別這許多矛盾。

佛光如滿禪師又再回答:「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生處,自然無法說。」唐順宗聽到這裡,豁然有所覺悟。

我們所講的「吾人自性,一體三身」,你不要從生滅上看,不要從相上去看,要從無形、無住、無相、無得的上面來認識。只要你自己能夠無分別,佛的平等法性、真如本體,自然就會顯現。我們自己無心,我們自己的平等法身自然也會現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