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記錄者》劉拓 留住古蹟的身影 文/記者王學濤 |2019.01.20 語音朗讀 26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朝陽雲接寺前 圖/新華社 屏山萬壽寺 圖/新華社 南涅水洪教院 圖/新華社 前往宣禮塔搭乘的皮卡車。圖/新華社 劉拓在宣禮塔留影。圖/新華社 武當山金頂 圖/新華社 楊珣碑 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學濤 見到劉拓是在北京大學校門外的一間咖啡屋裡,他看上去微胖、愛笑,非常隨和。雖然感冒了,但依然和記者聊到了夜裡十一點多。 劉拓出生於雲南,跟隨父母在陝西長大。十八歲之前他常跟隨喜歡旅遊的父母出去旅行,尤其愛看植物。浙江百山祖、天目山、貴州梵淨山等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像我們這樣的人一般都有收集癖好,看植物、集郵、訪古蹟……」 他熱愛上古建築是在二○○八年。這一年,十八歲的劉拓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第一次脫離父母的懷抱一個人出去旅行。劉拓回憶說,因為不用參加高考,他有半年時間可以在外面玩,期間一共去了十多個省分。 剛開始,劉拓參觀的是像晉祠、雲岡石窟一樣知名的旅遊景點。要找尋這樣價值高的文物,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無疑是很好的幫手。從一九六一年至今,中國大陸共公布了七批四千二百九十六項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一○年他參觀湖北武當山,上山前購買了一張地圖,上面標有當地所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位置和批次,於是他按圖索驥前往,「當時沒有一個遊客,但古建非常好看,一點都不比賣門票的古蹟差。」同年四月,他又跟隨兩名古建築系的校友到天津獨樂寺考察,劉拓說那是他第一次看到中國早期木結構古建築,「真的很震撼!」 走上訪古之路 從跟父母要錢,到現在自己賺錢,劉拓把收入和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訪古上。二○一六年九月七日,他在新浪微博上發表了博文〈紀念去過的國保單位突破一千!〉,當時他到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有一千零二十九處。而截至二○一八年八月,他已經去過一百五十個世界遺產,主要集中在中國和中東地區,其中十二個因為戰亂風險而被評成了瀕危世界遺產。 劉拓心裡清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他喜歡往外跑並且擅長與人溝通。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能厚著臉皮挨家挨戶拍照」。雖然後來多次去中東國家,但實際上他只會說英語這一門外語,很多時候靠的是比畫動作。由於做過地質和考古調查的原因,劉拓會像收集資料一樣,從各個角度大量拍照。同時,他也希望自己拍到的圖片能有用處,於是有人做研究問他要資料,他就直接給了。 「記錄讓旅行變得更有意義。」劉拓說,有的古蹟在網路上沒有相關信息,有的古蹟隨著時間流逝而發生改變,而他至少為文物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劉拓一邊熟練地打開一個個文件夾,一邊說,隨著他調查深入,範圍擴大到各個級別的文物,當看到因偷盜、塌毀、修壞、拆除、開放面積縮小等原因,部分古蹟發生變化後,一種緊迫感油然而生。 二○一一年,劉拓到遼寧朝陽市雲接寺訪古,看到娘娘殿內有精美的清代壁畫,人物神情栩栩如生、繪畫線條簡潔流暢,但由於年久失修,壁畫部分已經脫落。時隔兩年,他故地重遊時驚訝地發現小廟已經整體翻修,內部的壁畫也被新畫完全覆蓋,大紅大綠慘不忍睹。 「剛開始我還以為找錯了地方。像這樣的修繕屬於毀滅性的,一點挽回的餘地也沒有。」劉拓遺憾地說,他把這件事曝光到網上後引起廣泛關注,後來景區還被罰了很多錢,但是被破壞的東西卻再也回不來了。 記錄時間急迫 類似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讓劉拓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西安城隍廟。劉拓介紹說,二○一○年二月他第一次來到城隍廟,被它宏大的規模、精美的戲樓、高大的牌坊、寬闊的大殿所折服,雖然很破舊,但不難想像昔日的繁華。然而,他看完後的十天後,城隍廟就啟動了大修,二○一二年年初,修繕完工的大殿和原貌差別較大。劉拓說,除了鴟吻、翼角有變化外,大殿被整體抬高,殿前台階也由原來的兩層變成了九層。 雖然有些文保措施是積極的,但開放空間的縮小也讓他感到遺憾。二○一一年,劉拓到陝西法門寺訪古,在路上偶遇了同樣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珣碑。記者看到圖片上的楊珣碑高大厚重,雖然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裡但保存完好,碑文歷經千年依舊清晰。「第一眼看到時就覺得很震撼。」回憶往事,劉拓感到非常幸運,他說當時網上查不到楊珣碑的照片,二○一三年年初等他再去拍的時候,當地正在修建碑亭,後來外面又修建了院牆,現在已經很難再拍到它的原貌。 「像應縣木塔、香山碧雲寺清代塔等都已不讓人攀登了,所以現在但凡能上樓,我就傾向於先上一下,或者能下墓葬我就先下一下。」劉拓說。 正因為此,遇到緊迫情況,劉拓不得不搶時間。近年來,劉拓共走訪了約六百個縣,拍了近三百五十個縣的街區。回來後,他會按照省、市、縣、街區將資料整理歸類。「遇上好的街區,我敢一家一家去拍,所以積累的這份資料信息量還是很大的。」劉拓說。 《中東冒險之旅》記錄當地原始狀態 這樣的時間緊迫感也讓劉拓瞄準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但又可能發生很多變化的中東地區。「現在去中東,你還有記錄它原始狀態的機會。」他說。 二○一四年上半年劉拓開啟了中東地區之旅,他以中東為核心,但又不局限於中東國家。他先去了埃及、黎巴嫩、約旦、土耳其、希臘等五個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下半年又去了中國大陸以西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庫曼。參觀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和古希臘文明後,二○一五年,趁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劉拓又有了探訪兩河流域古文明的興致。於是他就到了伊拉克,之後又去了沙特、阿曼、葉門、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家。 在這個過程中,劉拓拍攝了很多珍貴的影像,例如阿富汗位置偏僻但十分精美的賈穆宣禮塔、敘利亞保存完整的大馬士革城、葉門希巴姆用生土夯築的民居、利比亞街巷開在房子裡的古達米斯城市、伊拉克著名古城遺址巴比倫和泰西封等。 畢生難忘的震撼 「拿阿富汗世界文化遺產賈穆宣禮塔來說吧,第一眼看到它時那種震撼畢生難忘。」劉拓介紹說,這座塔高六十八公尺,是世界第二高的宣禮塔,不像一般的伊斯蘭建築,它建在險峻的峽谷中,位置非常偏僻但磚雕圖案精美至極,風景非常獨特。 為了看到賈穆宣禮塔,劉拓歷盡艱辛,但也收穫了感動。他告訴記者,愈是戰亂國家,遊客愈少,民眾愈熱情。劉拓乘坐只有三十人的小飛機到達恰赫恰蘭後,剛下飛機就被帶到了警察局。幸虧他們的長官會說英語,了解他出行的目的後,那位長官叫來十幾個士兵,開了兩輛皮卡車,車上還架了兩挺衝鋒槍,陪同他前往賈穆宣禮塔。 一百公里的路程開了五六個小時,一路上顛得他幾乎失去了知覺,飛揚的砂土讓他的頭髮都變了顏色。回程時天已擦黑,食宿均免費,第二天一大早,士兵開著警車直接把他從賓館接到飛機場,劉拓一個個跟他們擁抱告別,自己在飛機上則哭得跟淚人似的。 最險惡的也最無私 一個人在中東訪古,害怕孤獨在所難免。劉拓回憶說,在黎巴嫩的一個晚上,他獨自走在荒蕪的大街上,只有街邊的小賣鋪亮著燈,三三兩兩的黑影從小賣部前閃過,街的深處傳來噼噼啪啪的槍聲,他只能硬著頭皮在街上找旅館。「當時汗毛都立起來了,真是第一次感到這麼恐怖啊。」劉拓說,特別害怕的時候就是街上一個人也沒有,還不知道哪裡槍響。 然而,最常見也最讓他感到委屈、絕望的就是路邊的檢查,大多數時候他解釋了自己的來意後是可以通過的,但也會遇上麻煩。二○一五年,他在伊拉克被政府軍誤抓關進了監獄,從此劉拓這個普通的大男孩被公眾所熟知。 那是在街頭檢查點,他們清點了他的東西後,叫兩個軍人把他關進了一個很破舊的監獄。監獄條件很差,每個牢房只有六坪大,卻關了四十多人,由於空間有限,晚上只能輪流躺下睡覺。伊拉克在七月的時候每天氣溫高達攝氏五十多度,但每個監獄只有一個很小的空調。但裡面的人對他很友善,叫他一起吃飯,把涼快的位置讓給他躺著睡覺。每當自己心情低落時,監獄裡他最好的朋友奧馬爾就會給他講聽不懂的笑話、做鬼臉。而劉拓也教他們唱崑曲、寫漢字。最後被釋放時,他跟獄友擊掌、握手,哭到不能自已。「伊拉克就是這樣的國家,既會遇到最險惡的懷疑,也會遇到最無私的幫助。」 前一篇文章 《大陸台商二代2〉龔俊維 繼承衣鉢夢想再起航 下一篇文章 《福建工程學院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呂英志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4新馬寺校園佛學會考 6校逾4千學生參與2025.09.2905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6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7水災後無形殺手 類鼻疽2025.09.2908莊佳穎採紅菱 獲《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佳作2025.09.2909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10【考考你的智力】2025.09.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 作者其他文章導演賈樟柯 文學能超越過信息迷霧【世界遺產 專題14】 雲岡石窟 雲端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