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址的學校】難解的婚姻習題

文/趙莒玲 |2018.12.26
1546觀看次
字級

文/趙莒玲

沙馬拉且和同班的阿說伍支有訂「娃娃親」喲!大營盤學校葉如翠老師不經意丟出的一句話,我差點從坐椅跌落。

妳確定是因哥哥過世,父母安排他娶嫂嫂的九年級生沙馬拉且?我怕聽錯,緊追葉如翠問。她點點頭:他們倆一起上七年級時,全班都知道這件事,經常趁機嬉鬧,弄得他們頂難為情的。

娃娃親,是兒戲?

那……他們的娃娃親就取消囉?我的蠢問題一出口,葉如翠篤定地反詰:「不然咧?」沙馬拉且家要補償嗎?聽到我的疑問,她噗哧一笑:「彝族訂娃娃親時,都是男方帶酒、送彩禮或宴客,女方什麼都不必出,幹嘛要賠?不過,女方悔婚,就得賠償訂親時,支付彩禮的雙倍甚至數倍的錢喔。」我大驚:「利息嗎?太誇張了。」她聳聳肩:「沒辦法,這是本地習俗。」

彝族農村的娃娃親果真非兒戲。至今,還是依循傳統習慣,若男方付了聘金就等同結婚,雙方孩童完成訂婚,只不過待數年後才舉行嫁娶。除非特殊情況,女方不得悔婚。

為更了解彝族娃娃親,我趁著周末假期在女生宿舍門口,和外縣住校生閒聊這項習俗。原以為她們會扭捏避談,怎料,女孩們個個興奮地爭著搶話,嘰哩呱啦地數著誰和誰是娃娃親的一連串名字,聽得我頭都昏了。

住鹽源縣、讀二年級的邱建花,瞄見姐姐邱克的莫正要走出宿舍門口,多嘴的說:「我姐有也跟我們家那邊的一位讀六年級的親戚訂娃娃親喔。」大夥開玩笑的起哄:什麼時候嫁過去?聽到提及自己的婚事,邱克的莫回頭狠瞪妹妹一眼,忿忿離去。

為化解尷尬,我趕緊轉換話題,探問娃娃親都得結婚嗎?她們口徑一致:「不一定。」原來,有些男方在談兒女親事時,只是抱去一、二箱啤酒或是殺一頭豬請客,口頭講就算定了。訂親的女孩長大後,如果不喜歡對方,父母又難以勉強,可以權宜的設宴,一筆勾銷。

彩禮、奶水錢,各握法寶

經他們一提,我想起一則真實故事。有位叫斯都的彝族男孩,九年級畢業後,家人強迫他娶娃娃親對象。但是他覺得自己太年輕,也不愛對方,婚禮結束後,和妻子私下商量一塊到外面打工,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後來,雙方還是覺得不合適,就此分道揚鑣。他們相約一起回家,免得謊言穿幫,造成雙方家長為歸還彩禮金額鬧得不可開交。

有天,聽見二年級班主任王建芳老師,難過的形容班上有個女孩都因為「父亡母走」成為孤兒,一下課就滿臉悲悽的坐在位子上落淚,不發一語,看得她好心疼。怎麼會這樣?她嘆口氣說:「那家原本就清寒,丈夫久病多年又不爭氣,妻子很早就想離婚,但因沒錢賠彩禮而隱忍下來。丈夫過世不久,她就不告而別,留下兩個年幼的女兒。」

為此,我詢問多位老師,赫然發現有不少孩子被附記「父在母走」。我又迷糊了。多方探聽得知,有些出走的少婦,是無法忍受長年的勞動和貧窮,悄悄拋夫別子,遠走他鄉。但,有的人從此消失,沒再回家。

聽著那些苦澀的傳聞,我頗為同情婚姻無法自主的彝族女子。

直到,有次幼兒園金桂麗老師氣鼓鼓的告訴我,有位男童母親的戶籍不在大營盤村,任她怎麼好說歹說,那位母親都不肯在孩子報名冊填寫自己的資料。理由是:彝族有「初嫁至夫家,女方可以不落戶籍」的習俗。生下第一個孩子,夫家若不給付做月子的「奶水錢」,或付的不夠多,女方可以不遷戶籍,甚至可拖延數年。

這時,我拊掌大笑。原來彝族女子在婚姻關係裡,握有此一鮮為人知的「法寶」,不失為另類的「公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