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北京法源寺(下) 文/林政儀 |2018.12.05 語音朗讀 33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憫忠閣。圖/林政儀 毗盧殿。圖/林政儀 大雄寶殿內橫梁上懸掛著乾隆帝御筆的「法海真源」匾額。圖/林政儀 文/林政儀 大雄寶殿建在一個高於地面約一公尺的平台上,殿內懸有乾隆帝御筆的「法海真源」匾額,為一七八○年佛寺再次重修完工後,乾隆皇帝親臨法源寺所親賜。大殿供奉著明初造的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像,兩側供奉著清代木雕的十八羅漢像,一片莊嚴淨土。 如今,大雄寶殿與藏經樓的臥佛殿的殿內,仍各遺存唐代初期造的覆蓮柱礎,礎石方九十公分左右,周圍雕有十六瓣覆蓮瓣,由此可知唐朝時代的法源寺有著雄偉的伽藍群,可惜今已不復見。 大雄寶殿禮佛後,從殿旁過道繞到後方,即可見憫忠閣。憫忠閣內還保存了唐、遼以來的歷代碑刻,唐代時期有六五一年〈毛藏妹等造像並記〉、七五七年史思明所立的〈無垢淨光寶塔頌〉和一○九四年〈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一八○六年清代〈法源八詠〉等石碑尤為珍貴。 另外,憫忠閣前有一漢白玉香爐,頗為特別,爐上有題款:「大清乾隆五十八年歲次癸丑肆月吉日立」、「法華寺第貳拾肆代主持僧如元敬獻」,原是北京法華寺之物,不知何故如今移至法源寺? 在憫忠閣後,有毗盧殿,殿前供有清代的大石海一座,而托著大石海的石座則是元代所作。這組大石海、石座供器,經常在佛教雕塑史的論述著作中被引用,亦是見證法源寺滄桑的實物。 毗盧殿內供奉著明代銅鑄毗盧遮那佛造像,高五點六五公尺。此造像形制亦是佛教雕塑史中罕見的體例:造像共分三層,上層為毗盧遮那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中層四方分立東、西、南、北四方佛,下層為千瓣蓮花寶座,每一蓮瓣上雕一小佛像,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景象,一人佇立在造像前,感受其莊嚴無比。 步出毗盧殿往北,即是觀音殿,又稱大悲壇,供奉觀音菩薩像,殿內懸掛著〈存誠〉匾額,為一六八一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後,念及授璽律師的忠誠之語,特地御筆「存誠」二字賜予授璽律師。 民國之後,法源寺曾遭到破壞,許多佛像、佛經和眾多文物遭毀,年久失修的伽藍亦岌岌可危,一片凋零景象。直至一九八○年四月十三日,中國佛教協會為迎接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鑑真大師像的回國巡展,同年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八日鑑真大師像在北京法源寺展出,此次展覽盛況空前,也成了法源寺全面恢復的契機。 一九八○年經由中國國務院的批准,恢復了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成立於法源寺的中國佛學院,並在法源寺境內成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一九八三年,法源寺被國務院認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二○○一年,法源寺成為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法源寺亦以丁香花一景而聲名遠播,耳聞每至清明時節,大雄寶殿與憫忠閣周圍庭院丁香花盛開之際,繁花似錦北京,千年古剎法源寺丁香盛開,閣周圍庭院開滿,絡繹不絕的遊人、香客前來此參佛賞花。今年早春前往法源寺,無緣眼見盛況,所幸離去時,撇見憫忠閣前幾撮早發丁香花,不禁駐足凝視,如此也算是見過法源寺丁香花了…… 前一篇文章 【參禪參纏】將我劃掉 下一篇文章 【風尚力】Grace Jones 格雷絲瓊斯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飛虎隊的寶庫──壘允廠【島嶼紀事】百年石滬與新屋福興宮【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 作者其他文章【遨遊藝事】京都其中堂書店【遨遊藝事】 京都 スマート咖啡店【遨遊藝事】京都竹苞書樓【遨遊藝事】京都詩仙堂丈山寺 【遨遊藝事】京都曼殊院門跡【遨遊藝事】京都長樂館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