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王馨儀 前進西非 體悟醫者初心 郭士榛 |2018.11.11 語音朗讀 26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路向西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海外醫療之路》圖/天下文化提供 非州民眾排隊等看病。圖/天下文化提供 援外醫療不是浪漫的工作。圖/天下文化提供 王馨儀(中)與古都古友誼醫院當地醫師合影。圖/天下文化提供 王馨儀(右三)出席新書發表會,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右一)、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右二)、副院長馬惠明(左三)皆出席發表會。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郭士榛 什麼樣的國家會發生醫師在開藥前,必須思索幾回:這家人會不會為了支付醫藥費,必須犧牲孩子的學費,或賤賣家中牲口?會不會病醫好了,家卻散了?凡是經歷過「援外醫療」的醫師都會以沉痛心情告訴你:「在全球最貧窮的國家,醫藥費對當地民眾來說,真的是沉重的負擔。」 台灣援外醫療很早就開始,而近期於二○一七年四月,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馨儀飛越一萬二千六百公里路程,風塵僕僕抵達西非布吉納法索行醫,返台後她為了分享過去一年多來的體悟與所見所聞,書寫《醫路向西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海外醫療之路》新書,不但見證援外醫療的真實面貌,也讓外界看見台灣年輕世代勇於跳出舒適圈的勇氣與精神。 深怕辜負了期待 「七年級生」王馨儀,此行任務是為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承接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台布醫療合作計畫」的重擔。王馨儀表示,在接獲醫院副院長馬惠明電話詢問願不願意赴西非行醫時,她在兩分鐘後就點頭答應,這項重任也使得王馨儀成為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援外醫療女團長,更是最年輕的醫療團團長。 援外醫療從來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王馨儀指出,她到了布吉納法索古都古這個城市服務的醫院時,才發現遇到的困難遠超過她想像。 布吉納法索地處西非,是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國家,許多對台灣人難以想像的事情,都在當地真實發生。高明的醫師、先進的醫療器材,在當地都很可能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王馨儀說:「把病人的病治好是醫生的職責,但困難的是那些治不好的病。像是一種嚴重的病毒疣,在台灣一個醫療隊都很難處理得好,在古都古的醫院卻只有我一個醫師、一個聽診器和簡單的藥物,就是在荒郊野外也必須幫他們,所以面對病人,常常縈繞在我心頭的愧疚就是怕辜負他們的期待。」 儘管條件差,但王馨儀仍全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了搶救更多性命、建立起當地醫療水準,甚至為當地規畫了重症加護病房,她說,若沒有加護病房的後援、續命照護,即便真有「神醫」成功完成手術,病人的性命仍難以保全。 一切從無到有,她勇敢帶領一群團隊規畫、購置器材,但面對的風險不僅止於此,「平時我在台灣看診時間,都有相當完善醫療設備做為堅強後盾,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各式檢驗,資源充沛使我看診時深具信心。」王馨儀表示,但來到古都古友誼醫院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當地極度缺乏醫療設備,「像是原本我能治療的病有一百種,可在古都古友誼醫院卻有九十種疾病受限於沒有儀器,而無法做進一步檢查,更難以對症下藥。」王馨儀坦言自己感覺無能為力,頗為受挫。 加上布國沒有健保制度,王馨儀表示,許多在台灣應該要做且民眾早習以為常的醫療檢查,在布吉納法索不只是苦於缺乏醫療設備,也要擔心民眾無力負擔醫療費用。諸如此類的考量,在在告訴我們,援外醫療不能只是想像,需要深入了解當地需求。否則援助者很容易以「家長」或「恩人」的身分自居,完全忘了自己應該先設身處地去體會、明白對方的處境,才能找到真正有益於解決問題的方法。 欣賞沿路的風景 遺憾的是,今年初,布吉納法索宣布與台灣斷交,這項合作計畫也隨即畫下句點,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化,王馨儀只能接受,但也強調,只要秉持援外與醫療兩項初衷,她認為台灣援外醫療這條路仍值得繼續走下去,僅管台灣的邦交國愈來愈少,但援外醫療這條路還是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人生因挑戰而精采,透過書寫呈現親身經歷,讓讀者一窺援外醫療真實面貌,也看見援助國與被援助國的不足。 作家王文華在序文中表示,《醫路向西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海外醫療之路》不只是一位醫師的故事,也是一個家庭、一所醫院,和一個城市的故事。 身為王馨儀的老師也是分院院長的黃瑞仁讚許,王馨儀的勇氣可敬,而王馨儀的父母更是不容易,當他們知道了女兒王馨儀要去西非做援外醫療時,內心雖也擔心,仍支持女兒的決定。「王馨儀的故事讓大家知道這一代其實有很好的視野與能力,也能夠成為更具有利他精神的領導者,父母讓子女去探索上個世代沒有機會看到的人生和世界,其實父母所受的考驗,不亞於出門在外的兒女。」 王馨儀則建議新進醫生,要勇敢走出去尋找機會,並堅持初衷,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出去。「我一直以來都在台大醫學院的象牙塔中度過,雖然離開了原先預期的道路,但我決定去欣賞沿路的風景。」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一無所有的國度看見所有,深切感受最真實的醫療需求。王馨儀的故事不只重新定義台灣援外醫療的核心價值,並讓外界看見台灣年輕世代敢於嘗試各種可能的勇氣。 前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南韓女性的不平等遭遇 下一篇文章 【波蘭報導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轉型不易 並非我們很糟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